次日清晨,吕颐浩便带着几名得力的工部司吏,首奔城东的军器监而去。
军器监坐落在汴京城东南隅,占地颇广,炉火昼夜不熄,叮当敲打之声不绝于耳。远远便能闻到铁锈味与煤烟味交织的刺鼻气息。
监丞王安石之孙王棫早己在门前候着,见吕颐浩一行到来,连忙迎上前去,满脸陪笑:"下官见过尚书!尚书今日莅临,真是令敝监蓬荜生辉!"
"王监丞客气了。"吕颐浩淡淡一笑,目光却是锐利如刀,"本官今日前来,乃是为了格致院之事。听闻贵监有诸多技艺精湛的匠头师傅,本官想亲自见见。"
王棫脸色微变,搓着手道:"这个……尚书,不瞒您说,监内确实有几位老师傅手艺不错,只是……只是他们都是些粗人,不善言辞,恐怕……"
"本官要见的是手艺,不是嘴皮子功夫。"吕颐浩打断了他的话,"王监丞,陛下圣旨在前,你该不会有所推诿吧?"
王棫额头冒汗,连忙道:"不敢,不敢!下官这就带尚书去看看。"
一行人进入监内,只见偌大的院落中,分为铸造、锻打、组装等数个区域。各处炉火熊熊,工匠们挥汗如雨,正在赶制着刀枪剑戟。
吕颐浩在一处正在铸造箭簇的炉子前停下,看着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匠人正专注地调试着炉火的温度。
"这位师傅贵姓?"吕颐浩上前问道。
老匠人抬起头,脸上满是烟尘,眼神却炯炯有神:"回尚书话,小人姓铁,铁牛。"
"铁师傅,听说你在这军器监做了多少年了?"
"回尚书,小人十二岁进监学艺,如今己过花甲,在这监中待了足足三十年了。"铁牛的声音沙哑,但透着一股子倔强。
"三十年!"吕颐浩暗暗惊叹,"那你对铸造之道,必定颇有心得了?"
铁牛憨厚一笑:"不敢当尚书夸赞。小人也就是在这一炉一火间,摸索出些门道罢了。别的不敢说,单论这箭簇的铸造,小人敢说全汴京城找不出第二个比小人更熟悉的。"
"哦?"吕颐浩来了兴致,"能否请师傅详细说说?"
铁牛放下手中的工具,指着炉中正在冶炼的铁水道:"尚书请看,这箭簇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铁料的选择、炉火的温度、浇铸的时机、后续的淬火,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就说这炉火吧,烧得太旺,铁水过热,铸出的箭簇质地发脆,一碰就断;烧得不够,铁水不化,杂质除不净,箭簇韧性不足。"
他指着炉火的颜色继续道:"小人这三十年来,就是在观察这火候。你看,现在这火色泛青中带白,正是最佳时机。"
说着,他熟练地将铁水浇入模具中,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吕颐浩看得连连点头,心中大喜。这样的老师傅,正是格致院需要的人才!
"铁师傅,本官有个问题请教。"吕颐浩压低声音道,"若是要铸造更加精密的器物,比如火器的零件,你可有把握?"
铁牛眼中闪过一丝异彩:"火器?尚书是说那轰雷炮之类的?"
"正是。"
铁牛沉吟片刻,道:"小人曾经见过从辽国缴获的铁火雷,那外壳的铸造确实精妙。若是有图样参照,小人愿意一试。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这等精密器物,对铁料的要求极高,寻常的生铁熟铁怕是不成。若能有更好的铁料,或是能在铁中掺入别的金属,或许能铸出更加坚固耐用的火器。"
吕颐浩心中大震。这老匠人虽然不识字,但凭着三十年的经验,竟然能想到合金的概念!
"铁师傅,你可愿意到格致院来,专门研究这些器物的铸造?"
铁牛有些犹豫:"这……小人一把年纪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
"师傅放心,格致院要的就是你这样的真才实学!"吕颐浩诚恳地说道,"陛下有旨,凡有技艺者,不问出身,皆可重用。师傅若能在火器铸造上有所突破,必有重赏!"
王棫在一旁脸色越来越难看。这铁牛虽然手艺好,但在军器监也就是个寻常匠头,若是被格致院挖走,他这个监丞可就不好向上面交代了。
"尚书,"王棫硬着头皮道,"这铁牛乃是我监中的老人,监中的许多要务都离不开他……"
"王监丞,"吕颐浩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莫非你要抗旨不遵?"
王棫顿时不敢再说话了。
就在这时,院子角落里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随即便听到一声惊呼。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工匠正蹲在地上,面前散落着一地的金属零件,脸色苍白,显然是出了什么纰漏。
"又是那个楚狂生!"王棫没好气地说道,"整日里不务正业,净是摆弄些不着调的东西,这回又闯祸了!"
吕颐浩走了过去,只见那年轻工匠正在小心翼翼地收拾着地上的零件。这些零件做工精细,形状奇特,显然不是寻常的兵刃器械。
"这位小兄弟,你在做什么?"吕颐浩蹲下身子问道。
年轻工匠抬起头,是个二十来岁的清秀后生,眼中满含歉意:"小人楚材,见过尚书。小人正在试着改良连弩的机关,不想失手把零件掉了一地,惊扰了尚书,实在罪该万死!"
"改良连弩?"吕颐浩来了兴致,"你自己设计的?"
楚材点点头:"小人觉得现在的连弩虽然能连发,但上弦费力,射程也不够远。小人想着,若是能改进弩机的结构,或许能解决这些问题。"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卷图纸,小心展开:"尚书请看,小人设计了这个滑轮组的装置,可以减轻上弦的力度。还有这个改进的弩臂,能增加弓弦的张力,从而提高射程。"
吕颐浩仔细看着图纸,越看越是惊讶。这图纸绘制精细,标注详尽,连各个零件的尺寸比例都标得清清楚楚,绝非一般工匠能够做出。
"楚材,你这图纸画得极好,可曾读过书?"
楚材脸红了红:"小人幼时曾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后来家道中落,只得进监做工匠。不过小人平日里喜欢看些兵书杂记,对这些机关器械颇有兴趣。"
"那这连弩,你可曾试制过?"
"试制过几次,但都不太成功。"楚材有些沮丧,"监中的材料有限,而且……而且同僚们都说小人是在浪费时间,搞些奇技淫巧。"
吕颐浩心中一动,看向王棫:"王监丞,这楚材平日里的表现如何?"
王棫撇撇嘴:"手脚倒是麻利,但就是不安分,总喜欢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监中给他的任务,他能完成,但更多的时间都花在这些无用的发明上。下官曾多次劝他安分做事,他却充耳不闻。"
"无用?"吕颐浩冷笑一声,"王监丞,你可知道,若是这连弩真能改良成功,我大宋的军力将增强几分?"
他转向楚材:"小兄弟,你可愿意到格致院来?那里有充足的材料,也有志同道合的同僚,更重要的是,陛下重视创新发明,绝不会有人说你是在搞奇技淫巧!"
楚材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小人愿意!小人做梦都想有个地方,能让小人尽情地搞这些发明创造!"
一上午的时间,吕颐浩就在军器监中发现了铁牛和楚材两个人才。他相信,在将作监、在城中的各个工坊里,一定还有更多这样被埋没的人才。
看着王棫那张苦瓜脸,吕颐浩心中暗笑。这些因循守旧的官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人才!陛下设立格致院,正是要打破这种陈腐的观念,让真正的能工巧匠有用武之地!
"王监丞,本官还要去将作监走一趟,就不多叨扰了。"吕颐浩起身道,"铁师傅和楚材,明日便到工部报到。另外,若是监中还有类似的人才,也请王监丞及时举荐,莫要埋没了!"
王棫苦着脸连连称是,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向上司交代这两个得力干将被挖走的事情。
而铁牛和楚材,此刻正激动得手足无措。三十年来第一次,他们的技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发明创造不是奇技淫巧,而是有益于国的正道!
吕颐浩看着两人激动的样子,心中也颇为感慨。陛下的眼光果然独到,这格致院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改良军械,更是要为大宋挖掘出无数被埋没的人才!
午后的阳光正烈,吕颐浩一行又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将作监。
这里规模比军器监更大,主要负责宫室、城池、桥梁等大型工程的营造。监丞刘衍听闻吕颐浩要为格致院选拔人才,早己在衙署内等候。见吕颐浩进来,连忙起身相迎,态度颇为配合:"吕尚书,下官早己知晓,格致院之事,尚书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心中甚为赞赏。这营造之道,正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方能精益求精。"
"刘监丞如此支持,本官甚为欣慰。"吕颐浩拱手道,"不知监中可有精通琉璃制作的工匠?"
"琉璃?"刘衍沉吟片刻,"倒是有一位,不过……这人性情古怪,下官也不敢保证他是否愿意。"
"哦?什么古怪法?"
"此人姓沈,名括,原是汴京城中琉璃坊的少东家。但他不肯循规蹈矩地做生意,偏要钻研各种奇奇怪怪的琉璃制法。后来把家业败得七七八八,只得到监中谋个差事。"
刘衍摇摇头:"此人确实有些本事,曾制出过几种前所未见的琉璃器皿,颜色、透明度都远胜寻常。但他脾气古怪,不合群,常与同僚起争执。下官多次想提拔他,他却说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做个小工匠。"
吕颐浩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此人在何处?本官要亲自见见他!"
(http://www.aaazw.com/book/agafhj-1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