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赵鼎赵相公欲辞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赵鼎赵相公欲辞职

 

“据臣所知,左相赵鼎赵相公可能会于近日递交辞呈。”汪藻小心回应道。

他说完还下意识看了看立在一旁的邵成章。

刘禅微微一惊:“为何?”

他看到汪藻的眼光还在邵成章身上:“王卿放心,都是自己人,不会有秘密外泄之患。”

“自然是秦桧的手笔。”汪藻看刘禅面色极为平静,继续道,“赵相公虽也支持议和,但有其底线。官家派王伦入金议和,赵相公面授二十余事,强调岁币银、绢不得超过二十五万两、匹,要求获得伪刘豫统治的全部土地、拒绝接受金朝册封等,极力维护我大宋。”

刘禅明白了。

赵鼎的议和主张,其实是在为南宋争取喘息之机。

秦桧的议和主张,是赤裸裸的卖国,不但给的钱多,大宋还得成为金国的儿子。

有人指责赵鼎这个“左相”议和不妥,赵鼎辩解:“今日我大宋行势就像一个人患了重病,应当静下来养护。如果再加以攻砭,必定伤了元气。”

要知道,绍兴西年,左相赵鼎曾上《乞赐岳飞亲笔》、《乞遣中使训谕诸帅应援岳飞》札子,请求大宋朝廷全力支持岳飞抗金。

那时他可是一个妥妥的主战派,赵鼎的议和,颇有一些“韬光养晦”的意味在其中。

为了要达到“独相”的目的,秦桧视赵鼎为绊脚石,誓要除之而后快。

经汪藻一提醒,刘禅立刻从脑海中获取了关于赵鼎的一切信息。

当然,这些信息都是站在赵构的思维角度形成的。

赵构这个时间段对赵鼎很厌烦。

除了议和,还有两件事让赵构很想立刻把赵鼎给办了。

第一件,七月初,中书舍人潘良贵因为户部侍郎向子湮在朝堂之上奏事太久,耽误了其他人的奏事,于是将其叱退。

赵构不乐意了,我们这边聊天聊得正好呢,况且我们聊得都是国家大事,你潘良贵过来起什么哄?

赵构要治潘良贵的罪,御史中丞常同为他辩护,赵构就打算把这两个人一块儿给免了。

赵鼎向赵构进言:“向子湮虽然无罪,而常同与潘良贵不应贬逐。”

赵构怒极,当天下旨,这二人都被贬了。

给事中张致远认为不应因为向子湮之故而贬逐二人,死活不肯“书黄”,这也是给事中的权利嘛。

赵构大怒,看着赵鼎:“本来就知道张致远一定会封驳我的旨意。”

赵鼎问:“为什么?”

高宗说:“张致远与潘良贵、常和诸人交好,他们这是结党!”

话己至此,赵鼎不敢再说什么了,中书舍人潘良贵是赵鼎的手下,也是他的亲信,御史中丞常同也是他赵鼎举荐的,如果说这几个人结党,那党魁是谁?

自然是他赵鼎嘛。

其实,这次赵构没有说错。

这几个人私下真的有联系,联系还很紧密。

赵鼎这一次拜相,同样也是第二次拜相,他曾对人言:“自从我再次担任丞相,随从属官如张致远、常同、胡寅、张九成、潘良贵、吕本忠、魏虹等人都有人望,他日操守当不会改变。”

当时有识之士认为赵鼎能够识人。

看到了吧,这次事件中的常同、潘良贵、张致远都是赵鼎的人。

这件事让赵构感到不舒服:你赵鼎带领一帮大臣想要干什么?那些不识字的武将,一言不合就抗旨,一言不合就……叛变,你们这群文官,也要叛变么?

当时,秦桧继续留下来奏事,出来后,赵鼎问秦桧:“官家又说了什么?”

秦桧道:“官家没有说什么,只担心赵相公不高兴而己。”

但是,真相只有赵构和秦桧知道。

现在刘禅也将这其中的经历信息提取了出来,他不得不再次佩服秦桧的无耻和阴险。

秦桧当时的原话是:“赵鼎结党,今日敢封驳官家的旨意,明日便胆敢再议储君之事。”

这储君之事,便是赵构反感赵鼎的第二件事。

绍兴八年,也就是今年年初,赵构御笔亲授和州防御使赵璩节钺,封吴国公。

赵鼎极力反对。

理由是以前赵瑗所封的建国公是小国,而现在赵璩所封的却是大国。

赵鼎主张给建国功赵瑗建节,或封赵璩一个小国,二者平衡,以安人心。

赵璩、赵瑗,均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是赵构收养的孩子。

没办法,赵构现在的身体状况和太监没什么两样,他生不出孩子啊。

赵构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到了他这里,不得不把帝位传给宋太祖赵匡胤一脉。

当年的“烛影斧声”,早己成为了永远的迷案。

赵光义继位后,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被其逼死。

按照赵光义宣称的大宋皇位“兄终弟及”的说法,他死后应该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廷美。

结果呢,赵光义让自己的心腹举报秦王赵廷美骄恣,且将有阴谋窃发。

赵廷美知道赵光义就是一条毒蛇,被他盯上了绝对没有好结局,最终忧悸而死,

自己的弟弟死了,自然也就再没有皇位“兄终弟及”的说法。

大宋王朝彻底归了赵光义一脉。

如今赵光义一脉就剩下了赵构,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太监,只能说天道好轮回。

赵璩,初名赵伯玖,绍兴六年被选入宫中,由赵构宠幸的吴贵妃负责抚养。

赵瑗,初名赵伯琮,绍兴二年便被选入宫中,由赵构宠幸的张婉仪(如今的张贵妃)抚养,他就是后来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赵鼎的意思很明确,这两个孩子现在都是储君的人选,封赏不能厚此薄彼。

秦桧当时道:“官家,赵鼎欲立皇子。他这是不臣之心,这等于说官家您这一辈子都生不出孩子来。臣以为,封王嘛,怎么封都可以,那是官家的家事,也是官家应有的权威。至于储君之事,应该等到陛下有亲生儿子之后再立储君。”

一番话把赵构说得龙颜大悦,但他对赵鼎的厌恶那是更上一层楼。

以为这就完了?

秦桧的无耻与玩弄人心的强大,远超一般人:“岳飞不也曾妄言立储之事么?臣有理由怀疑,赵鼎私下勾结岳飞,曾讨论过此事。”

当日赵鼎坚定站在主战一方的时候,他和韩世忠、岳飞和吴玠等人的关系确实不错。

这句话一下子戳进了赵构的心坎里:文武勾结,赵鼎啊赵鼎,你居然敢这么做!

当秦桧笑眯眯对赵鼎说出“官家没有说什么,只担心赵相公不高兴而己”时,他己经在背后捅了赵鼎无数刀子。


    (http://www.aaazw.com/book/cecjaj-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