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群山环抱的云溪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砚的年轻书生。他自幼父母双亡,靠着乡亲们的接济长大,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勤奋好学,立志考取功名,改变命运。
阿砚每日都会到村头的老槐树下读书写字。这棵老槐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枝繁叶茂,树下的青石常年被人坐卧,光滑如镜。一天傍晚,阿砚读书读得累了,便靠在老槐树上小憩。迷迷糊糊间,他仿佛看见一位身着青衣的老者从树中走出。老者慈眉善目,手中捧着一方古朴的青石砚台,对他说道:“少年,我乃此槐之灵,见你勤奋好学,特将这方砚台赠予你。此砚非凡物,能助你学有所成,但切记不可心生贪念,要用它造福乡里。”说完,老者将砚台轻轻放在阿砚手中,便消失不见了。
阿砚猛地惊醒,手中果然握着一方青石砚台。砚台造型古朴,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从那以后,阿砚用这方砚台磨墨写字,文思如泉涌,笔下的文章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不久,阿砚参加乡试,一举中举。消息传回云溪村,乡亲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阿砚中举后,声名远扬。一些达官显贵听闻他有一方神奇的砚台,纷纷前来求购,出价极高。面对这些诱惑,阿砚始终不为所动。他牢记槐树精的叮嘱,决心用自己的才学造福乡亲。阿砚回到村里,办起了学堂,免费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他用那方青石砚台磨墨,写下一篇篇启蒙文章,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个孩子。
然而,村里有个叫王二的人,贪婪成性。他见阿砚不愿出售砚台,心中嫉妒又眼红,便想出了一个坏主意。一天夜里,王二偷偷潜入阿砚家中,想要偷走青石砚台。当他刚摸到砚台时,砚台突然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将他震倒在地。阿砚被惊醒,及时赶到,将王二赶走。
此事过后,阿砚更加小心地守护着青石砚台。他继续在学堂里教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溪村的孩子们越来越有出息,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
后来,阿砚又参加了会试和殿试,高中进士,入朝为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经常寄钱回来改善村里的生活,还帮助乡亲们修建水利设施,发展生产。而那方青石砚台,一首被他珍藏着,成为了云溪村勤奋好学、善良正首精神的象征。但是老槐树下的这方青石砚经过岁月的侵蚀,雨水的冲砂棱角早己被抹去,就像被日月星辰包浆出来了古董,黑中透亮光滑无比…
多年后,阿砚告老还乡,再次坐在老槐树下,轻抚着青石砚台。他将砚台的故事讲给村里的孩子们听,告诉他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此,云溪村的孩子们都以阿砚为榜样,青石砚台的故事也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http://www.aaazw.com/book/cj0dgc-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