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如一颗熟透的柿子,缓缓地向着西边的山峦坠去,它那橘红色的余晖仿佛是被大地吞噬一般,逐渐消失不见。随着夕阳的沉没,天地之间像是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所笼罩,暮色迅速弥漫开来,给整个战场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压抑的面纱。
战场上,对峙着的双方军队宛如两座沉默的山岳,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之前激烈的厮杀声和兵器相交的铿锵声此刻都已沉寂下来,只有偶尔吹过的风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郭临站在已方阵营之中,面色凝重地望着前方。他深知伏兵之计已然败露,于是当机立断地下令将所有伏兵全部撤回。一时间,原本隐藏在暗处的士兵们纷纷现身,迅速有序地朝着谷水之畔集结而去。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动,聚集在那里的沙洲军士兵数量竟然已经达到了两万余人。
就在这时,耶律云峰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战场。他本想趁着天色尚未完全黑透,再次发动一轮猛烈的冲锋,但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突然间,他意识到了什么,眉头紧皱,大声问道:“沙洲军的骑兵呢?可有探查到他们的动向?”周围的将领们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立刻派出我们最精锐的斥候,务必查清楚沙洲骑兵的具体动向和部署情况!”耶律云峰站在营帐外,神色凝重地对着身旁的将领下达着指令。此刻,黑夜如墨,伸手不见五指,但谁也不敢保证在这片黑暗之中是否隐藏着一支强大而致命的敌军骑兵。倘若真有这样一支部队存在并且趁虚而入,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全军听令,迅速退后五里,寻找有利地形就地扎营,并即刻派人向韩万安将军发出求援信号!”耶律云峰深吸一口气后,紧接着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不远处谷水方向,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据前方探子回报,谷水附近聚集的沙洲军数量之多,远远超乎了他之前的预计。面对如此庞大的敌人,凉州契丹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若是选择坚守原地死战到底,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洲军的火炮将会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嘉麟城下。一旦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投入使用,凉州城必将难以抵御其猛烈的攻击,最终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就此撤退却也绝非易事。一方面,他们已经深入敌境,如果此时仓促撤军,很有可能会遭到沙洲军的追击和伏击;另一方面,此次出征乃是奉了耶律曷鲁将军的军令,若无功而返,不仅有损士气,更难以向上级交代。
如今的局面对于凉州契丹来说,可谓是骑虎难下。而那个突如其来的火炮,则成为了这场战局中的最大变数。它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耶律曷鲁原本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使得整个战局瞬间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夺炮之战对于耶律曷鲁而言,乃是对沙洲军野战能力展开的一场全方位试探。此次他拨调予耶律云峰的军队,于契丹军中实则难以称得上精锐之师。
其中仅有大约两成的士兵身披全副盔甲,而余下的大部分则身着半甲,更有甚者甚至干脆未曾披甲上阵。正因如此,当这支军队在与沙洲军初次交锋之时,方才遭遇了那般惨重的伤亡。
夜幕笼罩之下,凉州城外人影憧憧。趁着这浓重的夜色掩护,除去特意留给凉州驻守的一万兵力之外,其余多达四万的大军已然悄然启程。他们此番行动的目标地点,同样指向那谷水之畔。
耶律曷鲁身先士卒,亲率大军前行。此前,他已获知了沙洲军主力齐聚谷水的重要情报。故而,此回出征,他志在必得,定要让沙洲军的主力部队尽数被牵制乃至歼灭于谷水之地!
耶律曷鲁深知此次出征计划至关重要,一旦情报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连韩万安以及耶律云峰这样的心腹将领,也被他蒙在了鼓里。
此时,身处前线的耶律云峰正因战事的不利而倍感焦虑。他们所率领的部队首战大败,士气低落。然而,这一切都是耶律曷鲁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让敌人误以为已方陷入困境,从而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沐辰早已离开甘州城多日。早在数天之前,他便已将沙洲所能调动的所有兵马,悉数调往了谷水一带,并亲自统率大军,赶赴谷水坐镇指挥。
谷水这边,契丹人的大营内一片寂静。耶律云峰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远方那星星点点的沙洲军灯火,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不安之感。他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那些灯火,仿佛想要透过黑暗看穿敌人的意图。直觉告诉他,一场巨大的变故正在悄然逼近,但究竟是什么呢?他却又无法确切知晓。这种未知的恐惧如同一团阴云笼罩着他,令他彻夜难眠。
“大人,韩万安将军所率的援兵已然抵达!”然而,令耶律云峰始料未及的是,最先传入耳中的竟然是这样一则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耶律云峰不禁面露疑色,喃喃自语道:“他们怎会来得这般迅速?我的求援信不过刚刚送出没多久啊。”他心中满是诧异,毕竟按照常理而言,援兵从接到命令再到行军赶来,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可眼下这支军队却仿佛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眼前,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前来报信之人连忙解释道:“回大人,韩将军称他们担忧您的安危,自咱们出发之后,其部众便一路尾随而来,故而能够如此快速地抵达此地增援。”听完这番话,耶律云峰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此时的耶律云峰心情大好,非但没有去计较韩万安违抗军令擅自行动之事,反倒认为此人对大契丹国忠心不二,而且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战场局势,实乃不可多得的将才。于是,他朗声道:“韩万安确实是个人才,待此次战事结束返回京城之后,定当奏明陛下,予以重用。”
(http://www.aaazw.com/book/fgdj0c-1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