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震慑八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震慑八方

 

赤松德赞在危急关头,突然福至心灵,他翻身下马,迅速跑到队伍的最前方,高举弯刀,双膝跪地,大声的不断重复:“赤松德赞愿带部落归降, 恳请望归军网开一面!”回过神来的其他亲卫,也有样学样,在草地上跪了一片,不断高呼。

玉素甫看到这一幕,直接愣住,这还是他印象中宁死也不会投降的吐蕃人吗,现在怎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吐蕃内乱,战火纷飞,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昔日繁华的城镇变得满目疮痍,房屋倒塌,街道上弥漫着浓烟和血腥的气息。人们四处逃亡,寻找着安全的避难所,但往往只能在荒野中流浪,饱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

农田荒芜,庄稼被践踏,粮食短缺成为了普遍的问题。百姓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集野草、树皮充饥,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疾病也随之蔓延,许多人因饥饿和疾病而死去,尸体堆积如山,无人掩埋。

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的庇护,成为了孤儿,他们在废墟中哭泣,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妇女们则面临着被掠夺和侵犯的危险,她们的尊严和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人们失去了希望,生活变得无比艰难。他们渴望和平,渴望结束这场灾难,但却无能为力。吐蕃的内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是玉素甫无法想象的。

在长达数十年的内乱中,曾经强大无比的吐蕃帝国分崩离析,分裂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而赤松德赞所在的部落,便是其中的一支。

这么多年的动乱,已经将大部分吐蕃人的高傲和信仰完全击溃,所以才会出现赤松德赞跪求望归军接受他们全族投降的场景。

玉素甫带着这支吐谷浑的部落也是在西域四处漂泊多年,对这些变故,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吐蕃发生了内乱,现在一看,才知道竟然如此的严重。

玉素甫对赤松德赞不由起了一丝怜悯之心,虽然这个人有些蠢,但是对自已的族人,倒也能放下尊严来为他们求得一线生机。

冲锋中的望归铁骑缓缓停了下来,玉素甫坐在战马上,居高临下的注视着赤松德赞一行。赤松德赞低着头,乞降的话语一直没停。

就当他绝望的以为望归军还是不肯放过自已部落的时候,玉素甫轻飘飘的问了一句:“你们部落有多少人?如果你们投降,那需要举族迁往镇南城,你可愿意?考虑好了再回答,一经应允,便没有反悔的可能了。如果反悔,你是知道后果的。”

“大人,德赞部落共有一千五百人,战兵三百,已经全部被大人的骑兵击溃,部落内现在还有一千二百人。现在我愿以神明的名义发誓,加入望归军,绝不背叛!”赤松德赞生怕玉素甫反悔,忙不迭的回复,还立即发下了重誓。

“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随本统领前往镇南城!”玉素甫道。“弟兄们,随本统领一道,去震慑一下其他部落,免得又有一些不开眼的不自量力的到咱们的疆域内劫掠。”

望归铁骑呼啦啦的跟随着玉素甫,消失在了赤松德赞等人的面前。

很快,临近望归军疆域的所有吐蕃部落,都被一支望归军骑兵一一造访。有一些部落自恃人多势众,与望归军发生了冲突,然后结果都是一样的,赔礼道歉不说,还要送出不少珍贵的物品赔罪。一时间,望归军的威名,响彻了高原。

赤松德赞在玉素甫离开后,便立即回到了部落,将情况和族老们进行了说明,为了保住部落,所有人都纷纷妥协。整个部落在赤松德赞的指挥下,开始了迁徙的准备。

对于迁徙,他们毫不陌生,这些年的颠沛流离,让他们对迁徙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在玉素甫他们回来后,德赞部落拉着仅有的粮食,赶着为数不多的牛羊,离开了这个自已居住了几年的地方,前往镇南城,即将开始新的生活。

其他部落的探子远远的跟着迁徙的队伍,直到队伍翻越了昆仑山,离开了高原,才放心的返回了各自的部落。

其中,有些部落也隐隐动了迁徙的心思,在高原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如果希望归军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并不介意归附过去。他们不约而同的派出了探子,希望能了解一下望归军统治区内那些百姓的真实生活,以便自已部落的高层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那些原来还心怀不轨的大部落,被玉素甫带兵震慑后,也歇了那些歪心思,望归军与吐蕃诸部的边境,变得一片安宁。

当玉素甫带着德赞部落成功翻越昆仑山后,便派人将消息快马加鞭的送往了望归城。

“这家伙,还真是是人才!”沐辰接到消息后,目瞪口呆。本来只是让他去剿灭一支拎不清的军队,他竟然孤军上高原,把人家整个部落全部都给弄回来了,还将高原上的一些隐患都全部扼杀在了萌芽中。

“玉统领这个功劳不小呀,看来要想办法好好封赏一下了!”郭岩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不由笑道,厅中众人也纷纷笑着附和。

很快,正在镇南城辅助安置德赞部落的玉素甫和望归军骑兵便接到了沐辰的封赏。玉素甫由统领,晋升为四品宣威将军,其余人等皆官升一级,另有金银赏赐若干。

望归铁骑的功绩,也被公告全境,一时间,风头无两。其他部队羡慕得眼睛都红了,恨不得有哪个不开眼的凑上来,好让自已也捞上一些军功,好光宗耀祖。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愿望,即将成真,在甘州,经过长途跋涉的大梁军队,已经抵达。大梁的援兵受到了英义可汗的隆重接待,让朱友文长途行军的劳顿得到了极大的抚慰。双方在对待西汉金山国的态度上,一拍即合,很快便开始整军备战,准备出挥师西进灭金山。


    (http://www.aaazw.com/book/fgdj0c-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