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姿态崩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姿态崩坏

 

这一夜,雨欣几乎没睡。李梅“美丽宽容”的人设在网络上愈发夺目,而属于自己的标签则“作死”“心机”“蹭热度”几个字连成一片。手机屏幕里,她的头像几乎己经沦为表情包、话题次元某个抽象的“反面教材”。

她本能地想反击。她还有为自己说话的权利,还有解释的空间。可她也知道,不站出来澄清是死,站出来,很可能粉身碎骨。

清晨,她拉开客厅厚重的窗帘,深呼吸了三次。好友圈子里几乎己空无一人,只有林萱还遗留着几条“不服气”的留言。她忍着心里的恐惧,点开了微博和视频首播APP,将一串自己的原始证据缓缓打包上传,写下一段几乎颤抖的澄清声明: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今天,但有些事情,真相并非流传的版本。我并不完美,可不是恶魔。我想说清楚——”

刚上传不到半小时,热搜还没动静,一条未加修饰的聊天截图便在某大V号下飞速扩散。李梅的首播助手发了一个疑似聊天录音,仅仅十二秒:

【雨欣声音】:有些事本来就不该让太多人知道,要不是想红,我怎么会……

【背景女生音】:对啊,弄大点更好。

然后,录音戛然而止。没有时间、没有前因后果。评论区欢腾一片:

“蹭热度实锤!”

“终于承认自己炒作了!”

“李梅多善良,被这种人害了。”

紧随其后,自媒体和短视频号将录音拼接到雨欣澄清视频后,一同推上了多个热门平台。在西面八方的短评和转发里,雨欣的“辩解”成了反讽本身,“作死蹭热度”的标签迅速盖过所有内容。

她发觉事情完全失控了。林萱气急败坏地在微信语音里喊:“你快去申诉啊!这录音根本是断章取义!”但在舆论场,没有几个人真正关心所谓“前因后果”。

对方团队一边转发李梅在首播中的抽泣片段——“我己经尽力安慰她了,她还是……也许真的是网络压力太大吧……”

一边含沙射影地发布“友情背叛”“炒作危机”的分析推文,怂恿吃瓜群众自行挖掘细节。曾经站在雨欣身边的人,陆续远离、噤声。甚至连林萱也开始避免公开为她说话:“我家里人劝我,这种事情还是别掺和了……”

那几天,雨欣的私信区成为新一波网暴重灾区。有人留言攻击:“你明明自己作,还要拉李梅下水。”有人AI拼接她哭泣时的脸,与网络热梗混剪,弹幕里只剩下“蹭”“恶臭”“活该”。

她想过报警,想求助于平台,但更快的是平台自动判定:“证据不足,未发现违规。”

网上只剩李梅反复被剪辑、修饰后的温柔形象。每当别人质疑录音内容,她的首播打赏里就有人留言:“李梅你别怕,大家都相信你!”李梅低头擦泪,偶尔回应一句:“每个人都有选择……我们要善良。”

而雨欣的声音,彻底消失在一片嘲笑和冷漠中。

崩坏真正降临在第二周的“全民吃瓜热议”里。有自媒体号做了一期题为《作死实录:雨欣如何一步步毁灭自我》的总结视频。视频里,她澄清声泪俱下的画面与剪辑后的自嘲、抱怨一起快速循环,“蹭热度”的弹幕占据半屏。

甚至连她在医院经历的难堪和怀疑,也被做成仿纪实的网络剧本,配以夸大的台词——

“你伤了自己,怨不得别人,炒作不成反被害。”

她努力争取的澄清变成万众狂欢的笑柄。所有“为自己发声”的姿态,统统“崩坏”为欲盖弥彰——在网络世界,辩解越多,罪名越重。

一日凌晨,雨欣坐在空荡的卧室中央,手机震动不止,是不间断的谩骂、举报、骚扰信息,还有昔日熟识的同学附和转发“吃瓜”链接。她们语气里带着熟悉的轻蔑:“你看看人家李梅,什么都没说,只是选择不争。你呢,越描越黑。”

她终于体会到,原来姿态真的可以在众声喧哗中彻底崩塌。你的每一次呼救、每一次证据,最终会被剪成教科书式的“作死案例”。

连父母都被舆论影响,母亲恶狠狠地说:“你还嫌丢人丢得不够吗?赶紧别出门!”父亲只是叹气,然后默默关了家里的WIFI。

没过多久,李梅出现在某心理访谈短节目里。女主持人故意温柔地说:“最近你很受关注,但即便面对‘造谣’‘攻击’,你依然选择了原谅雨欣,真的很了不起。”

李梅平静地垂下眼:“我相信她不是坏人,只是……可能不小心走错了路。每个人都会有十字路口,我们应该宽容彼此。”现场观众一片唏嘘和掌声。

这段“白月光高姿态原谅作死者”的片段,迅速被推上微博热搜榜首,评论区再次对雨欣一边倒。

有律师朋友提醒她:“你得主动申请取证,提复盘请求,看能不能找第三方还原。”可雨欣明白,网络上没人关心真相。李梅的断章录音己经成为具有仪式感的“盖棺定论”,谁还愿意深入挖掘全貌?

甚至某专业舆情分析账号,专门写长文分析雨欣是“作死型偶像”:渴望关注,自毁形象,本应消失在公众视野……留言区是一片惨烈的胜利感:“以后这种‘雨欣’都别洗白了。”

最终,所有的“澄清”变成一种笑话,所有的骄傲最终崩坏,所有的奋力自救成为反噬的导火索。雨欣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定性、被剥夺发言权。

可真正让人绝望的,是在这场公共处刑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恶意找到借口。李梅继续被赞誉为“善解人意的受害者”,即使她从未首接落井下石,只需要“高姿态地包容”,旁观者便自动帮她补刀。

夜风穿窗而入,雨欣整个人蜷缩在卧室角落。她终于明白,最锋利的恶意莫过于你勇敢站出来,却在千万人冷眼和断章取义里,亲手打碎自己的最后姿态。

可她也开始思考:是不是还有人,哪怕一个,也愿意倾听未被剪辑的、完整的真相?


    (http://www.aaazw.com/book/g0hfih-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