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网络反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7章 网络反噬

 

城市的夜晚从来不缺乏热点,尤其是在互联网沸腾的时代。这一夜的热度,却和胜利来得如此沉重。

自姐妹侦探团联合媒体曝光“瑞康医疗策略咨询”利益链条之后,医美行业风暴再一次扩散,全网几乎无人不知张母和她背后的黑产运作。就在战线推至巅峰的时候,突然,雨欣的手机弹出了上百条私信和陌生短信,有的满是粗鄙词语诅咒,有的照片里竟然出现她家小区、父母上班的单位门口。几张合成的所谓“丑闻照片”,在各个大V和自媒体号瞬间传遍了评论区和八卦群。

这些内容远比指责犀利,让人寒到骨子里。凌晨时分,团队群里骤然静默。雨欣看着父母家门口意外多出来的监控盲区,听着母亲语气恐惧的求助电话,内心某处仿佛被锤狠狠敲碎。

黑医美集团进行了猛烈的反扑。

早在媒体报道发酵的当天上午,张母(通过她信任的舆情经纪人)就启动了内部管控措施。据后来匿名证人爆料:“所有舆情监控组进入应急状态,营销团队全线‘转型’,一手准备法律起诉令状‘告维权假新闻’,一手联系外包网络公司,开始批量购买水军账号和虚假带节奏内容。”

“大姨”张母亲自指挥,短短三小时,网络各大互动区、受害者发声平台、几家主流新闻评论区,涌入大批“正义网友”:

——“别有用心的人在挑拨离间,李梅明明早己离职,大家不必被舆论煽动。”

——“自称受害,却拿不出合法依据。这种炒作一看就有水分。”

——“家丑不可外扬。网络暴力只会让普通医美行业被污名化!”

还有更多更毒辣的阴谋论、受害人侮辱、将姐妹侦探团描绘成“敲诈团伙”“境外势力”的文章,被“专家”、“认证博主”轮流转发。原本义愤填膺的受害者社群、维权数据包转发群,在无数攻击、举报、恐吓、挑拨之下,渐渐变得冷却萎缩。

网络的反噬,悄然收割着勇敢者的勇气。

对雨欣而言,个人信息的暴露只是第一道考验。夜里,她反复刷新那些诅咒帖和威胁短信,想着自己当初通过匿名邮件分发材料时的天真。“我曾相信,只要用真相说服世界,世界就会保护我们。”

现实却让她疼得喘不过气来——她母亲被公司领导找谈话,理由是有人反映她“家庭作风”有问题。父亲收到匿名快递,盒子里塞着染红的旧相片,背后写着:“管管你的女儿。”

雨欣第一次在姐妹群里哭了出来:“对不起,可能我不该把你们也拖进来。也许,我们是时候停下了……”

小雅试着温柔安慰,却也不禁咬牙:“他们骂我骂得也很难听,说我收钱、造假,还说我的简历都是假的。我家电话也被人打爆……这种恐吓,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压抑。眼看勇士们莫名变成众矢之的,那些带着爱心的网友留言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甚至幸灾乐祸——“维权博主也是名利场”。

林珊的打击尤为严重。

她原本就是团队的精神支柱,也是最善于对抗无形压力的人。可卷入网络泥潭的那一刻,她的家人、同学、甚至单位、前同事全都被莫须有的流言“包围”。原本心怀崇敬的同行师长忽然改口:“网络舆论水太深,不要再搅和了。”

有一天晚上,林珊照常打开邮箱,却见到一串恶意举报信——匿名指控她的家教补习曾涉嫌违法;网络上一些煽动留言甚至定点考证她高中时代的旧论坛ID,“翻出”她任何一次无意中提及体制内漏洞的言论。“你们不过是想火,打着公益幌子自我营销罢了。”

最可怕的不是网络暴力本身,而是身边人逐渐远离,生活真实空间一点一点被剥夺的窒息。林珊在深夜写下给团队的长信,指节发白:

【也许我们本来就错了。社会真的会愿意听吗?如果所有人都觉得正义变成了谣言,我们还能坚持什么?我有点想放弃了。】

一向坚强的她,这一刻终于被屠龙者的代价击垮。

风暴蔓延。

团队的合力一时间降到冰点。微信群里大家说得越来越少,甚至有受害者志愿者通知“要暂避一阵,不想再被牵连”;有热心律师同行,请求匿名协助,不再公开署名。

部分主流媒体原本要推进的二次深度报道,也被高层紧急叫停。理由很简单:“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少触碰风险点,对任何相关爆料,慎重发表。”

只有熟识的老同事、小圈子受害者群体偶尔给出只言片语的鼓励。“我们不会怪你们的,能活着都不易了。”

雨欣仿佛置身寒冬。她和林珊、小雅开始第二次思考:

——我们是不是在和整个现实世界作对?

——如果最深的黑暗不是权力,而是旁观者的沉默呢?

林珊曾想放弃,也差点真的退出。

连着几天,她早起就坐在电脑前,试图梳理爆料资料、维护文档安全,却常常做着做着哭出来。好几次,她写到一半就关掉文件,大力摔门出走;她母亲怕受负面影响,甚至主动和她断绝了联系。朋友圈也几乎全部沉默,不再有点赞、评论和转发。

夜里,她坐在小区高楼的天台,看着这座城市灯火万家,心里几乎绝望。“也许一开始就是个错,是我自以为可以对抗这个世界,却只是被世界轻轻碾碎而己。”

她甚至开始删起网上关于自己的所有言论、照片、资料,将个人账号“注销”。

群里雨欣发来一句话:

【珊珊,如果真的退出,也别怪自己。是这个时代欠了我们,不是我们不够勇敢。】

这句话让林珊大哭了很久。她想起受害人寄来的感谢信,小雅一遍遍在黑夜里陪她分析“下一步”,还有父亲曾说过的,“女儿,做对的事就是被误解也不能轻易放弃。”

也许,离开才是最容易的路。但想到身后还有无数站不起来的普通人,她终于又开始去整理那些最珍贵的证据——哪怕只是备份、交付,守住真相最后一格阵地。

团队的低谷来得艰难,但黑暗下总有星光微弱。就在最难熬的时候,小雅在海外公益组织的暗网留言板上找到一条匿名信息:

——“你们不是孤军,有同伴一首关注你们的爆料,我们会尝试保存你们的资料,匿名给国际调查网络和新闻联盟。”

另有一批国内受害者家属,悄然用自己的渠道去辟谣,举报部分水军谣言、检举骚扰信息。还有医学生匿名绑定微博发声明:“正义被围攻的时候,只需要多一份勇敢,就是胜利。”

雨欣一时间恍然明白:反噬的不是整个世界,而仅仅是权力失控的漩涡。她擦干眼泪,对林珊和小雅说:

“也许还会被骂、会被孤立、会被恐吓,但只要我们彼此相信、守住证据,继续为还没发声的人留一点烛火,就还没有真正失败。”

又是新的一天清晨,林珊在拉开窗帘时,看到外面如常的阳光。她翻开电脑,收到一封来自匿名信箱的邮件:里面是新一轮黑医美利益链的内部手册、新的受害者名单,以及一句短短附言——

“请别停下,你们的坚持,正让我们改变。”

她笑了。姐妹团的视频会议重新连接上线,大家久违地认真打理起自己的头发,重组文档,规划如何应对下轮压制。

黑暗很深,反噬很疼,但正义并不会在诅咒和流言中被埋葬。

姐妹团决定,只要还有一束灯光亮着,就不让谎言得逞。


    (http://www.aaazw.com/book/g0hfih-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