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揭黑遭背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揭黑遭背刺

 

三月末的一场冷雨,将城市笼罩进一片灰色。雨欣、林珊、小雅背着厚厚的资料,早早赶赴举报中心。昨天,某主流媒体记者联系,说对姐妹团的调查十分关心,愿意现场采访,推动案件引发舆论关注。

她们清楚,纸质举报信或许难以撬动核心利益,但如果权威媒体介入、形成社会压力,监管部门就很难再装聋作哑。连夜修改资料、排练应答、相互加油,团队久违的希望与紧张交织。

进了举报接待室,她们将黑金利益链、流水单、录音、受害者名册一一说明。媒体记者认真听记录,偶尔点头示意。同在场的还有两位现场目击者和志愿者,一切看上去似乎顺利而透明。

“你们的勇气令人敬佩。”记者离开时,态度和善地说。“我们会做一次深入报道,请相信我们会以事实为本。”

回到住所,姐妹团长舒一口气。这一夜,她们甚至开始小声讨论:或许黑暗真的要被撬开一道裂缝了?或许正义很快到来,家人的苦痛也能见亮光了?

但第三天,一则热搜让三人心如坠冰窖。

#维权团体编造黑幕无理取闹#

#举报女团实为网络诈骗团伙#

主流媒体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标题赫然写着“受害者‘举报’,无实际证据,记者现场还原‘维权女团’的表演”。镜头里,姐妹团的画面被短暂插播,配“模糊处理”,但他们焦急又激动的语气、收集材料时的断断续续、甚至偶有情绪激动落泪,都被刻意剪辑得极其尴尬与荒唐。

现场录音被“改编”成:

“我们只是听说了,没亲眼看见。”

“我觉得很多都是网络传闻。”

而团队整理许久的黑金图纸、利益链证据,全部被一句轻飘飘的配音带过:“文件内容缺乏法律效力,专家质疑与事实不符。”

最恶劣的是,采访视频下方的评论,大量水军、黑粉、医美机构托不断嘲讽:“又是几个网红想炒作吧?”

“哪有这么巧,每个行业都有几只搅屎棍。”

“自称受害,其实没几个人受过伤吧?”

姐妹团瞬间被泼上一桶冷水,那颗几乎要从恐惧中跳出的正义之心,又被踩进泥污。

更让人寒心的,是行业自媒体和部分大V竟“引用权威新闻”,清一色转发“维权女团造谣”“恶意炒作”的定性,许多本来曾声援的中立网友也渐渐失语。有维权社群的受害者质问:“你们是不是真的在用我们的苦难炒流量?你们资料都被主流媒体否定了,我们还敢信你们吗?”

某日深夜,姐妹团的社交账号相继收到匿名举报、正式警告信,甚至一些合作过的专业人士也赶紧“澄清”:

“我们只是学术交流,没参与过任何维权。”

“所有资料均来自公开渠道,并未私下提供敏感材料。”

团队群组死一般寂静。雨欣仿佛还未从背刺的眩晕中回神,小雅第一个在群里崩溃发问:

“我们这么拼尽全力,到头来却成了全网公敌?”

林珊强作镇定,手心却一首发抖:“我们都被算计了。对手把舆论和主流渠道做成了武器,而我们变成了他们口中的闹剧……”

举报中心的办理人员也突然变脸,电话里模棱两可地说:“目前有关内容确实证据链不全,网传说法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你们谨慎言行。”

有平台发来通知,无预警封禁了姐妹团的受害者求助公告,理由是“散布虚假恐慌,引发社会不稳定情绪”。

曾经热烈活跃的受害者交流群,突然变成一片狐疑的密林:

“你们是不是联合媒体想敲诈企业钱?”

“资料都说不清是谁给的,可信度还有吗?”

“我劝你们还是别惹事,真要是撒谎,受欺负的反而是我们自己。”

犹如一夜之间,全世界都站到她们的对立面。

信任危机就这样蔓延开了。

姐妹团再强的友情,在质疑与失落面前也变得岌岌可危。曾经聚在一起深夜讨论战法、彼此安慰的三个人,这会儿却像被拉进了透明的隔阂。

林珊情绪崩溃,在群里留下长长一串消息:

“我爸妈本来己经同意让我坚持下去,现在邻居都在背后指点。大家都说我们丢人现眼。”

“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公开举报都被剪成‘谣言’,我们还有路可走吗?”

“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住了,我想退出……”

小雅也陷入绝望:“我被亲戚当众问,是不是你们干的?他们说,女人最好别惹事……”

而雨欣,一个人在卧室里不停刷屏,看到所有的冷嘲热讽,看到记者采访被恶意剪得破碎不堪,再看到父母苦涩的眼神——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坚持,如同一场可笑的春梦。

“原来,真相不是被敌人扼杀的,是被朋友和亲人的怀疑耗光的。”雨欣想到这里,手指冰冷。

短短三天,由希望到绝望,由团结到支离破碎,姐妹团沦落到:“还能坚持吗?还有意义吗?”的深渊。每个人都在反复想象,自己其实只是个无力的小人物,面对资本和权力的巨兽仰天长啸,终究只会引来仇恨与疏离。

更可怕的是信任的坍塌——对世界、对旁观者、对同伴,乃至对自己。

风暴中,唯一还在运转的,是雨欣对证据的保护本能。哪怕团队就要崩解,她仍机械地把一份份加密文件交给信得过的公益平台,尝试对接匿名外媒。她明白,对手既然能买通主流媒体,下一步就有可能动用更残酷的手段。

手机响了一夜,姐妹团的消息越来越短、越来越疏。最终,林珊在深夜提议:“我们都各自休息吧,别再联系,等这股浪头过去,或许还能找到出口。”

团队,就这样陷入一地鸡毛的崩溃。

几天后,林珊删光了自己的公开社交账号,小雅把所有和“举报”相关的帖子都隐藏,只留下一个私人能量小号,每天给自己加油。至于雨欣,她躲进书房,失声痛哭——然后咬牙擦干泪水,再把资料复制备份,把匿名举报信寄给全国各地的公益律师。

这场信任危机,让姐妹情深的团队也出现了裂痕——如同三颗流星划过夜空,最终都各自跌入黑暗。

她们的世界,仿佛再也亮不起来了。

一周之后,网络腥风血雨依旧,姐妹团“团体造假案”越来越被念作“维权丑闻”。少数曾经感激的受害者还偷偷私信,说“我们其实相信你们,但不敢说太多,怕被你们连累。”

世界静下来了。姐妹团每个人都在各自空间里收拾破碎的心,却也都在无声地筹谋下一步。只是,这一段最深的夜色,没有人知晓彼此的状态。

谁能想到,喊过无数句“正义会赢”的她们,会先被背刺,再自我瓦解?

风雨真如刀。雨欣站在窗口,纤细的身影在晨曦中孤独又坚决。

黑暗终究还在,却也留给每个人一个重生的机会。她轻声说出自己的心愿:

“我们还会再凝聚吗?我们还会相信彼此吗?还是就此沉默,再也不提正义?”

这个答案,没有人能立刻给出。

但阵痛之后,守住底线、守住一颗对正义的心终究还是重要的——哪怕下一次还会受伤,哪怕团队再也回不到过去,那些被剪辑被污名的真相,也许依然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等着重新归来。

暴风雨过去,天空依然阴郁。但积蓄的能量与信念,像暗夜里的种子,静静等待破土。

也许正如有句话说的:“只要有人记得黑夜里的勇气,明天就还会来。”


    (http://www.aaazw.com/book/g0hfih-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