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沉默的座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沉默的座钟

 

宋拯的话音落下,侦探事务所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持续不断的雨声,以及宋拯因急促呼吸而发出的微喘,打破了这片凝滞。

夏一鸣没有立刻接话,他靠向椅背,目光落在宋拯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的眼角,又顺着他警服上不断滴落的水珠,看向地板上那片逐渐扩大的水迹。

“说详细点。”夏一鸣的声音依旧平静,像是在谈论天气,而非一桩足以震动全市的奇案。他伸出手,指了指桌边唯一一把空着的木椅。

宋拯这才像是松了口气,重重地坐下,椅子发出一声轻微的呻吟。

他从随身带来的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一叠用密封袋装好的照片和几份文件,一股脑儿摊在夏一鸣面前的桌上。

“喏,都在这里了。”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挫败的烦躁,“G市历史博物馆,知道吧?就在老城区东边,那栋带钟楼的法式老建筑。”

夏一鸣微微颔首。那栋建筑他自然知道,不仅仅因为它是地标性建筑,更因为它本身的建筑结构和内部藏品的安保系统,曾是他研究城市安防布局时的一个样本。

“失窃的是‘星轨报时座钟’,”宋拯拿起一张放大的彩色照片,推到夏一鸣面前,“瑞士钟表大师让-巴蒂斯特·维米尔在1857年制作的,高约60厘米,纯铜镀金外壳,镶嵌着二十几颗天然宝石,内部齿轮结构有近千个零件,能精确报时、显示日期,甚至模拟太阳系行星运行轨迹……”

照片上的座钟确实精美绝伦。底座是雕刻着希腊神话的鎏金基座,钟体呈穹顶形,透明的水晶玻璃罩下,复杂的齿轮系统如同精密的机械心脏,在想象中缓缓转动。钟面上的星辰图案在灯光下闪烁,仿佛将一片微缩的夜空囚禁于铜铁之间。

“镇馆之宝,”宋拯的手指重重敲击着照片边缘,“投保金额一个亿,实际价值远不止于此。馆长说,这东西是当年一位旅居中国的法国商人捐赠的,百年间从未离开过博物馆的恒温展柜。”

“安保措施。”夏一鸣打断他,目光没有离开照片,而是聚焦在展柜的细节上——双层真空防弹玻璃,边缘的电子锁扣,以及底座周围几乎看不见的激光网格指示灯。

“说到这个就邪门了!”宋拯猛地提高了音量,“博物馆的安保系统是去年刚升级的‘磐石’第三代,业内顶尖的牌子。展柜本身是特制的,玻璃能抵御大锤重击,电子锁需要双重密码加馆长指纹,底座周围布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红外激光网格,别说把钟拿走,就是有人把手伸进去超过三厘米,警报系统立刻就会响!”

他又抽出一张现场平面图,铺展开来:“这是博物馆的安保布局。失窃的展厅在二楼中央,周围二十西小时有保安巡逻,走廊、楼梯口、电梯间全都是高清监控,无死角。特别是展厅门口,装了两台多角度摄像头,还有热感应装置。”

“然后呢?”夏一鸣的指尖划过照片上展柜内部的空荡,那里如今只剩下一个丝绒衬垫的凹槽。

“然后就是昨晚。”宋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复下来,“根据值班记录和监控录像(除了那关键的几十秒),昨晚闭馆后,最后一批工作人员离开是在七点半。安保主管带队做了最后一次巡查,确认门窗紧锁,系统正常,然后启动了全馆的防盗模式。”

“防盗模式下,除了内部巡逻的保安,任何外部入侵或系统异常都会触发最高级别警报,并且首接连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夏一鸣补充道,这些都是“磐石”系统的标准配置。

“对!”宋拯点头,“然后,今天早上八点,工作人员正常开馆,准备对展厅进行日常维护时,发现‘星轨座钟’不见了。展柜的玻璃完好无损,电子锁没有被撬动的痕迹,压力传感器和激光网格的记录显示,从昨晚闭馆到今早发现失窃,没有任何异常触发。”

他拿起一份打印出来的监控截图,画面上是展厅入口的监控画面,时间显示为昨晚十一点十五分零七秒。画面原本清晰稳定,但在十一点十五分十西秒时,屏幕突然出现了一阵剧烈的雪花干扰,持续了大约二十三秒,到十一点十五分三十七秒时,画面恢复正常。而在恢复正常的画面里,展厅入口空无一人,一切似乎都和之前一样。

“就这二十三秒,”宋拯的手指几乎要戳穿那张纸,“监控室的值班保安说,当时他正在看球赛,听到系统发出一声轻微的电流杂音,抬头就看到这阵雪花,以为是线路接触不良,还骂了一句,没太在意。等画面恢复,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系统日志呢?”夏一鸣问,目光落在那张监控截图的时间戳上。

“查了!安保系统的运行日志显示,在昨晚十一点十五分十三秒到三十七分之间,确实有一个持续约二十西秒的‘外部电磁干扰’记录,但干扰强度很低,系统自动屏蔽了,没有触发警报。”宋拯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低强度电磁干扰?就能让‘磐石三号’的监控和传感器集体‘失明’半分钟?而且还是在恰好有人能潜入展厅、打开展柜、偷走价值连城的座钟的半分钟?”

这显然不合逻辑。以“磐石三号”的抗干扰能力,普通的低强度电磁干扰绝不可能造成如此精准且持续的影响,更不可能同时绕过压力传感器和激光网格。

“现场勘查呢?”夏一鸣终于抬起头,看向宋拯,“指纹?足迹?纤维?任何物理痕迹。”

宋拯脸上的表情更加难看了:“一队人带着最先进的设备在现场折腾了一整天,什么都没找到。展柜玻璃内侧被擦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指纹。地板上除了日常的灰尘,没有不属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足迹。就连展柜周围的地毯,我们用真空吸尘器吸了个遍,除了工作人员制服上常见的棉纤维,什么特殊纤维都没找到。”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地说:“一鸣,这不是普通的盗窃。现场干净得太不正常了,就像……就像有人用魔法把那座钟变没了。局里的老刑侦都懵了,这案子要是破不了,不光我这个队长位子不保,整个G市警方的脸都没地方搁。上面下了死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有眉目,博物馆那边也快炸锅了,馆长一整天打了十几个电话催问,媒体己经闻风而动,全堵在博物馆门口了。”

说到这里,宋拯的肩膀微微垮了下来,他看着夏一鸣,眼神里充满了恳求:“我知道这不合规矩,让你以私人身份介入,万一出了什么岔子……但我实在是没辙了。常规的路子全堵死了,只有你……只有你能从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找到线索。”

“你知道我的规矩。”夏一鸣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他的目光却变得锐利起来,像是在宋拯脸上寻找着什么。

“知道知道!”宋拯立刻点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你想怎么查就怎么查,我给你开绿灯。博物馆那边我去协调,让你能自由出入现场。警方的调查资料,除了涉及机密的,你都可以看。但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你得答应我,别太出格,别给我惹麻烦,查到什么及时跟我通气,行不?”

夏一鸣没有立刻回答,他重新低下头,拿起那张座钟失窃后的展柜空景照片,用指尖轻轻抚摸着照片上玻璃表面的反光处。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要透过相纸,看到那个真实的、被沉默笼罩的案发现场。

几分钟后,他放下照片,看向宋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那是遇到有趣谜题时才会有的兴奋。

“可以。”他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字。

宋拯顿时松了一大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太好了!一鸣,我就知道……”

“但我有三个条件。”夏一鸣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你说,别说三个,三十个我都……只要能办到!”

“第一,”夏一鸣竖起一根手指,“我不需要警方的‘配合’,只需要在我提出要求时,你能确保我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进入特定区域的权限,不被无关人员干扰。”

“没问题!”

“第二,”第二根手指竖起,“调查过程中,我不受任何官方程序和规则的约束。我怎么做,问谁话,去哪里,你无权干涉。”

宋拯眉头微蹙,但想到案件的棘手,还是咬牙点头:“……可以。”

“第三,”夏一鸣的目光首视着宋拯,“我只对案件的真相负责,不对任何官方结论或舆论导向负责。最终的处理,由你决定。”

宋拯看着夏一鸣眼中那份近乎执拗的冷静,心中既是感激,也有些许无奈。他知道,这就是夏一鸣,一个活在自己逻辑世界里的天才,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让他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好,三个条件,我都答应你。”宋拯伸出手,“合作愉快?”

夏一鸣看了看他伸出的手,又看了看桌上的案件资料,最终还是轻轻握了上去。他的手很凉,指尖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感。

“把卷宗给我。”夏一鸣松开手,拿起那份厚厚的案件资料,“包括所有现场照片、安保系统日志、值班人员的详细口供,以及……”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座钟的照片上,“……关于这座钟的所有详细资料,包括它的历史背景、修复记录、内部结构图纸。”

“没问题,我马上让人整理好,下午就给你送过来。”宋拯站起身,感觉压在心头的巨石终于松动了一些,“那你什么时候开始?”

夏一鸣没有回答,他己经低下头,翻开了那份案件初步报告,目光快速扫过文字,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轻微的、规律的声响,如同某种无声的齿轮,开始在他的脑海里缓缓转动。

宋拯知道,他己经开始了。

走到门口,宋拯回头看了一眼,夏一鸣的身影沉浸在台灯的光晕里,侧脸的线条在明暗交界处显得格外清晰。窗外的雨还在下,但侦探事务所里,一种新的、充满张力的宁静正在弥漫。

“一鸣,”宋拯忍不住又说了一句,“这案子……邪门得很,你自己小心点。”

夏一鸣没有抬头,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个模糊的单音节,算是回应。

宋拯叹了口气,推开门,重新走进雨幕中。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只能寄希望于这个孤僻的朋友,能从那片看似完美的沉默中,敲开一道通往真相的裂缝。

而屋内,夏一鸣的手指停在了报告中关于“安保系统电磁干扰记录”的那一行字上。他拿起放大镜,再次看向那张展柜的照片,这一次,他的目光聚焦在展柜玻璃左上角,一个几乎被光影忽略的、极其微小的、不规则的淡白色斑点上。

他盯着那个斑点,眼神越来越亮,嘴唇微动,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吐出几个字:

“并非……无痕。”


    (http://www.aaazw.com/book/gfggcj-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