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悦把玉佩放在贴身衣襟里,手指着边缘,心里却始终放不下。那汉子临走前的叮嘱像是钉子一样扎进她脑子里,让她整晚都没睡踏实。
第二天一早,她照常来到集市摆摊,一边整理菜筐,一边还在琢磨那块玉佩的事。阿福见她心不在焉,忍不住问:“你昨晚到底跟那人说了什么?看你的样子,不像普通客人。”
“不是普通的。”清悦低声回答,“他留了块玉佩,说是有讲究。”
阿福皱眉,“那你打算怎么办?”
清悦没说话,只是低头看了眼胸前的衣襟,眼神沉了沉。
等摊位开张、人流渐多后,她终于按捺不住,将摊位交给阿福帮忙照看,自己则带着玉佩往集市东头走去。那里有个常年摆摊的老学者,姓李,平日里总爱翻古书、讲典故,据说以前还是个教书先生。
她走到老李的摊子前,见他正戴着老花镜翻一本破旧的线装书,便轻声打招呼:“李老先生,打扰您一下。”
老李抬起头,眯着眼打量她,“这不是卖菜的小姑娘吗?怎么,今天不卖菜改来看书了?”
清悦笑了笑,从怀里掏出玉佩,“我想请您帮我看看这块玉佩上的符号,能不能认出来是什么意思。”
老李接过玉佩,凑近了仔细端详,眉头越皱越紧。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又从摊位下取出一个放大镜,对着阳光反复观察,最后才叹了口气:“这东西……我确实没见过。”
清悦心中一沉,“您确定?”
老李点点头,“这些符号既不像常见的篆文,也不是市面上流通的任何一种标记。倒是这个云纹图案有点意思,看着像是某个门派或者家族的私章,但具体是谁家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清悦沉默片刻,道了谢,转身离开时脚步有些沉重。
从老李那里得不到答案,她决定再试一次——城中有一家开了十几年的古董店,老板姓陈,是个精明人,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也许他能给出些线索。
清悦一路穿过集市,绕过两条街,来到了那家名为“聚宝阁”的古董店门前。她推门进去,铃铛叮咚作响,柜台后的中年男人抬头看了她一眼,问道:“小姑娘,想看点什么?”
清悦走上前,将玉佩放在柜台上,“我想请教您一件事,这块玉佩上的符号,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陈老板拿起玉佩,先是在灯光下转了几圈,又用放大镜细细查看,最后还拿出一把尺子比对尺寸。他边看边点头,嘴里喃喃自语:“质地不错,雕工精细,年代也有些年头了……不过这符号,倒真是头一回见。”
清悦急切地问:“您也不能确定?”
陈老板摇头,“不能。这不像是市面上流通的任何一种标记,也不像官府或商行的印信。要是你能告诉我这东西是从哪来的,或许我能帮你查点别的。”
清悦抿了抿唇,终究没有说出实情,“这是别人送的,我不太清楚它的来历。”
陈老板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小姑娘,这种东西可不好随便收着。你要是真想知道它的来历,最好找个懂行的人问问。”
清悦点点头,接过玉佩,谢过后离开了店铺。
走在回去的路上,她心里越发不安。两个有见识的人都看不出玉佩的来历,这反而更说明它有问题。她隐隐觉得,那个自称周先生的男人,恐怕并不简单。
回到摊位时,阿福己经忙得满头大汗,见她回来松了口气,“你总算回来了,刚才来了几个买辣椒的,差点忙不过来。”
清悦笑了笑,接过秤杆开始帮忙称菜。可手在动,脑子却一首在转。
那天之后,她开始留意起集市上有没有类似云纹图案的东西。有时候看到布匹上的绣花,她会停下来看看;偶尔听到有人提到玉器,也会悄悄凑过去听听。可整整三天过去,她依旧一无所获。
首到第五天傍晚,她在收拾摊位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小娘子,这玉佩,是你自己的?”
清悦猛地回头,看见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年轻男子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块和她一模一样的玉佩。
两枚玉佩几乎一模一样,连背面的符号都分毫不差。
清悦心头一跳,脱口而出:“你是谁?”
(http://www.aaazw.com/book/gfgih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