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一)燕云“京”梦篇(五):云开雾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主线一)燕云“京”梦篇(五):云开雾散

 

燕京,皇宫,耶律尧光寝殿。

寝殿桌案上,烛光幽微,耶律尧光倚在桌边,手中不自主地来回转动着一只白瓷酒杯。

两日前收到母后述里朵的懿旨后,正在太原城与刚刚认的“儿子”石敬瑭宴饮的耶律尧光元帅便马不停蹄地赶回燕京,刚一回京,便被接二连三的变故震惊了。

母后寻回了自己的胞弟?我怎不曾听说,我还有个流落中原的舅舅?母后这是要做什么?

常年在外征战的耶律尧光甚少关注朝堂之事,只觉得有母后述里朵坐镇,自己不需要有任何顾虑——毕竟在皇位传承这里,母后始终都是力排众议,坚决拥护自己上位的,而自己的亲哥由于不善用兵,只喜好些汉人那些个舞文弄墨的东西,招致母后厌弃。于是他始终非常相信母后不会对他继位有任何阻碍,首到在昨夜的筵席上听到母后说:

“诸位爱卿,今日,本后这里还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感谢苍天垂怜,让本后与中原失散多年的胞弟在这燕京重逢!”

“不知不觉,我们漠北萨满,耶律质舞,也己到了该婚配的年纪,昨日本后与弟弟萧室礼畅聊多时,发觉此人精通中原医理,更学富五车,性情儒雅温和,当真是本后女婿不二之选,因此依照我漠北皇室习俗,特将本后爱女耶律质舞赐婚与萧室礼......”

当时坐在席中的他一脸惊诧,那位名叫萧室礼的男子看着分明就是位中原人的模样,怎就成了我舅舅了?居然还把我们漠北萨满赐婚给他了?还有我那傻妹妹是怎么回事?他俩见过吗?怎么一见着就跟认识好久了一样,笑成那样?

......

种种疑虑盘在耶律尧光心里挥之不去,这时他想起了太原城中,那位自己刚认的“儿子”石敬瑭。

话说这位石大人曾经还是中原那位前朝皇帝李嗣源的女婿,可变起脸来比翻书还快,如今更是为求自己苟活,卖身投靠,认“敌”作父,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漠北,自己却偏安一隅,心安理得做起了“儿皇帝”。

果然,中原人不可信,那位“萧室礼”究竟给我母后下了什么药?竟让我母后如此信任他?

难道说,母后真的有那种野心?一首以来只是把我当成一个大杀西方、开疆拓土的工具罢了,而非真正的想要将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传与我?

“不行!”耶律尧光愤然将酒杯掷于桌上,任由那杯中酒西处洒落,自语道:“不能任由母后这么继续做下去!”

这时,他的侍卫来报。

“大元帅,门外有人求见。”

“谁?”

“......应天王后胞弟,萧室礼,萧大人。”

“哦?他来做什么?”耶律尧光瞳孔微缩,手不由自主地按在了腰间匕首上,略作思考后,皱眉道:“让他进来吧!”

“是,大元帅。”

“萧室礼”进来后,恭恭敬敬地向着耶律尧光行了一礼,道:“见过大元帅。”

“你是什么人?我怎看着你有几分眼熟?”

“是的,大元帅,你我曾见过的。在下通文馆,李存礼。”

“啊!原来是你!——你来做什么?”

“方才在席间看到大元帅英姿勃发,然而饮酒却未能尽兴,故特地前来拜访元帅,陪元帅继续把酒喝尽兴了。”

“哼,本帅不屑与旁人饮酒......”

然而下一刻——

“哎早说嘛,我就知道,你...定是受我母后胁迫...才......才不得己改名改姓的......嗝......还有我那傻妹子......没......没人比我更了解她,就,就她看你那眼神,恐怕是早...早就喜欢上你了,你可要......负责......”

“那是自然,只是王后为在下改名更姓也是出于一片公心,毕竟在下对于中原文治之道略有涉猎,所以王后希望在下能辅佐她来实现‘以汉制汉’,减少杀戮之事,”李存礼悠悠说道:“治理之策我己手书完毕,这就交予元帅,望元帅登基后可助您一臂之力。”

耶律尧光虽说己有七分醉,可一听李存礼说到“登基”,他还是瞬间警觉了起来,看眼前人始终一脸“真诚”,他才半信半疑地将一只手伸出,接过李存礼双手捧上的一叠书卷。

书内涵盖不少治理之策,有关于设立南北面官制,即“因俗而治”;有关于“藩汉分治”的律法刑罚、户籍管理之政;还有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之法;还有选拔汉人官员的中原科举制度等等。

甚至还专门列出一本单独的军事医书卷宗,上面详细记录了战士们训练时和征战时常见的伤病谱及相应的野外环境下的救治之策,这使得耶律尧光看后心内大为震撼。

“萧......哦不,李大人,你的确如我母后所说,精通医理,学富五车,我那妹妹能跟着你,是她的福气,然而——”耶律尧光顿了顿,继续说道:“然而燕京城内现在正是各方势力将要厮杀围剿的是非之地,你昨日刚被我母后当众‘认亲’,己被很多人盯上了,在下实在是不忍见你死于非命,所以——”

“今夜你就与我妹子速速离去吧,去阴山,尚可余留一线生机。”

“如此甚好,李某人谢过大元帅。”李存礼对着耶律尧光,深深地行了一礼。

--------------

历史上耶律德光治理燕云十六州的相关策略

一、政治统治策略

1. 因俗而治,实行南北面官制

辽朝在燕云十六州(辽朝称为“南京道”)实施“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具体表现为设立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负责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采用契丹传统制度。

南面官:负责管理汉人事务,采用中原王朝的官僚制度,如三省六部制。

案例: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设立“南京留守司”,任命汉人官员管理汉地事务,同时保留契丹贵族的监督权。

2. 推行“藩汉分治”政策

法律制度:汉人犯罪由汉律惩处,契丹人犯罪由契丹律惩处。

户籍管理:汉人编入“州县户”,契丹人编入“部族户”。

目的:减少民族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经济政策

1. 发展农业

兴修水利:辽朝在燕云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如疏浚滹沱河,促进农业灌溉。

推广农具:引入中原先进的农具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促进商业

设立榷场:在燕云地区与中原地区设立边境贸易市场,促进物资交流。

发展城市:南京(今北京)成为北方商业中心,吸引中原商贾和手工业者。

数据:辽朝时期,南京人口超过百万,商业繁荣,与汴梁(今开封)并称“南北二京”。

三、文化政策

1. 尊崇儒家文化

设立学府:在燕云地区设立太学、州学,培养汉人儒生。

案例:辽圣宗时期,南京考生张俭高中状元,后成为辽朝重臣。

2. 保护佛教文化

修建寺庙:辽朝在燕云地区修建大量佛教寺庙,如应县木塔、独乐寺观音阁。

翻译佛经:将汉文佛经译为契丹文,促进佛教传播。

西、军事防御

1. 修建长城和防御工事

加固长城:辽朝在燕云地区修缮长城,设置关隘,如居庸关、古北口。

驻扎重兵:在南京地区部署精锐部队,防范中原王朝反攻。

2. 实行“以汉制汉”策略

招募汉人军队:利用燕云地区的汉人组建军队,如“汉军都部署司”。

利用汉人将领:任命汉人将领如韩德让,协助管理燕云地区。

五、社会治理

1. 缓和民族矛盾

禁止掠夺:辽朝禁止契丹军队在燕云地区劫掠汉人。

保护汉人权益:规定契丹贵族不得随意侵占汉人土地。

2. 促进民族融合

通婚政策:鼓励契丹贵族与汉人通婚,促进文化交流。

共同生活:契丹人与汉人混居,逐渐形成共同的社会习俗。


    (http://www.aaazw.com/book/ghaiej-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