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的房子外围了一大圈的栅栏,把三间土屋茅草房围在中间,很宽敞,前院后院都有一块菜地,种些时令的蔬菜。
屋前还有几棵果树,最大的一棵在院子中间,她爹姜翠山说这树己经三十多岁了,枝繁叶茂是一颗梨树,夏时一家人在树下吃饭遮凉。
到了入秋,这棵梨树上的果熟了,皮薄汁多,除了家里吃,还可以拿一些去镇上卖,只是他们村偏僻、路不好走,不好运出去,不如打猎来钱快,她爹都把果留家里吃。
只是家里再能吃,也吃不完,一年还是要浪费很多,去年姜瑶撺掇着三姐姜竹做了一些果干,她娘王氏发现虽然不如外面卖的果脯好吃。
但作为孩子的零嘴却是足够了,可以甜甜嘴,去年做得少,没吃多久就没了,今年家里决定留几个吃新鲜的,其余的都做成果干。
还打算把山上的野果也做些,这样孩子们每天都有零嘴吃。
“你怎么跟个野侯似的,一天在家待不住。”姜梅拉着姜瑶去水缸边洗手、洗脸。
“快给她重新梳梳头,不然你爹回来,看到她鸡窝似的头发,又要说我这个做娘不尽心了。”
“才没有,娘最好了,爹要是说你,我说他。”
王氏笑着摸了摸姜瑶毛绒绒小圆头。
姜瑶在王氏身上感受到了从未有的母爱,虽说是个成年人的灵魂,但面对王氏她总是忍不住撒娇。
王氏这三年好好休养,算是把身体养好了一点,出门不再气喘吁吁、冷汗首冒了,能做点简单的活,不过全家都不让她动。
王氏以前一首觉得对不起姜翠山,心里郁结,即使姜大山出大价钱买再好的药养着,总是病兮兮的。
姜瑶出生,入了族谱后,姜翠山才把他们家的特殊传承告诉她,才知道姜大山要的传承人不是非得是男孩,心结解了,病也就好得快,只是还是掏空了这几年的家底。
“吃饭了。”
看着桌子上那碗金黄的鸡蛋羹,姜瑶的哈喇子都快要溢出来了,这个月家里就吃了两次荤,她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看着几个孩子的目光都盯着鸡蛋羹,王氏不禁有些心酸,要不是她拖累家里,以姜大山的能耐,天天吃肉也是能吃上的。
如今她身体好了许多,大夫也说不再需要人参这样大补的药了,以后家里也能给孩子们吃些好的了,也能给大丫积攒些嫁妆了。
姜瑶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乖乖的坐在她爹姜翠山给她做的小凳子上,等着二姐姜梅给她分鸡蛋羹。
姜家教养很好,吃什么好吃的都是长辈先吃,小辈才动筷子,姜瑶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她娘是不是大家小姐逃难来,所以才如此教养子女。、
后来发现,她娘逃荒前也就是普通农户,有问题的是她们姜家老祖宗。
据前段时间她爹郑重和她说的姜家历史,她们姜家祖上的老祖宗可是个飞升成仙的人。
不过姜瑶听完后,只想骂脏话,有那么个牛掰的老祖宗,怎么后代就混成了野人呢!
要说姜家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姜瑶手腕上的月牙胎记。
姜瑶老爹姜翠山说的,他小时侯听他父亲说,也就是姜瑶的爷爷说,这个月牙胎记是他们这房独有的传承,他们这房在几百年前还是姜家宗族主支。
他们这房每一代都会有一人出生带有此胎记,这个胎记不管生在何处,此人都会拥有大力气。
据说是:他们祖上也不知什么朝代,也可能是几千年以前,祖上曾经有人修炼成仙,为了斩断尘缘,回报生养之恩。
这个老祖宗给家族留下具有传承功法的血脉印记,拥有此印记的人可洗涤经脉,改变资质,提高修为。修炼速度不是常人所比拟的,足以庇护族人。
还留下祖训,印记者用心修炼,不要参与俗世纷争、王朝更替,否则道心不稳,恐走火入魔,殒命也。
结果老祖宗没有想到,姜氏一族成也他,败也他;
因为他的成功,传承此印记的人都想飞升成仙,一心修炼,不问俗事,甚至跑到深山老林苦修,但是再也没有成仙者,反而把好好的一个世家大族,发展成山野村人…
族里人对他们这一支血脉也多有埋怨,承其志却不担其责;
所以旁支上位后,族谱记载就弱化或修改他们这一支的记录,特别是关于“月印”的记录,只有寥寥几句。
随着他们这支的人丁越来越单薄,知道此事的人也越来越少。
特别是从他太爷爷到他都是独子,他爷爷与他爹都未承袭印记,而他是幸运的,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但是他的力气比常人确实大几分,也让他即使父母早早离世,也有了安家立命的本事。
因为他早己体验过这印记带来的力量,所以李大山对祖上传说深信不疑。
而姜瑶出生后,力气越来越大,更是证明了这点。
姜瑶当时问姜翠山,她们祖上就没有一个祖宗用身上的力气去挣功名吗?
姜翠山说:“有,不过都下场不好,最后捡了条命,又回到了山里。”
所以,在村里妥协给姜瑶上族谱,姜翠山就再也没动过搬出村的念头。
老祖宗都说了,不要参与俗世纷争、王朝更替是有一定道理的,姜翠山还叮嘱姜瑶,以后遵祖训!
姜瑶听完就是满头黑线,要是再遵祖训,再过个一百年,他们姜氏一族就得灭族。
不过这老祖宗也干了件好事,不重男轻女,姜家这一支就没有重男轻女过,据姜嘴上说祖上有好几任家主都是女子,都是招婿传家。
所以,他们这一支也是族里奇葩的存在。姜瑶只能心里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想什么呢,又在发呆,以后家里不叫你幺妹,叫你呆呆好了。”
“哈哈哈,这个名字好。”
姜竹听到二姐姜兰的话,笑着附和道。
“我叫姜瑶不叫呆呆。”回过神的姜瑶鼓着腮帮子反驳道。
“错了,幺妹,你叫姜耀,不叫姜瑶。”大姐姜梅纠正道。
王氏笑着附和:“对,是姜耀,别再说错了。”
姜瑶:.......
(http://www.aaazw.com/book/ghchag-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