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账目混乱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账目混乱2

 

终于,那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孙伯。”

一首如同石雕般站在轮椅后的孙老仆,无声地躬了躬身。

“带她去账房。”萧珩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像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她想看,就让她看个够。所有账册,搬给她。”他的目光最后落在沈清璃低垂的头上,那目光如同冰锥,“看仔细了。三日后,本王要听。”

说完,那沉重的轮椅再次发出“沙沙”的声响,碾过积雪,缓缓向前滑去。孙老仆推着轮椅,沉默地跟上。经过沈清璃身边时,他甚至没有看她一眼。

首到那令人窒息的“沙沙”声彻底消失在风雪中,沈清璃才像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双腿一软,几乎站立不住。她扶着冰冷的院墙,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冰冷的空气呛得她剧烈咳嗽起来。

赌赢了第一步!但更大的压力随之而来——查账!三日期限!

孙老仆的动作很快。半个时辰后,两个同样穿着灰扑扑旧袄、面无表情的健壮仆役,抬着一个沉重的、落满灰尘的大木箱,走进了沈清璃那间冰冷的破屋。箱子“咚”地一声放在冰冷的地面上,震起一片灰尘。

“王爷吩咐,账册在此。”其中一个仆役平板地说完,看也不看沈清璃一眼,转身就走。

另一个仆役放下箱子后,却迟疑了一下。他飞快地扫了一眼沈清璃冻得青紫的脸和裹着破布的手,又迅速低下头,闷声闷气地说:“吴妈说……让您去西厢耳房。那里……避风些。小的这就去给您生个火盆。”说完,不等沈清璃反应,也快步离开了。

沈清璃愣了一下。西厢耳房?火盆?这突如其来的、微小的“优待”,让她心头掠过一丝异样。是吴妈的意思?还是……那个闷声仆役自己的举动?

她顾不上细想,立刻走向那个大木箱。箱盖没有上锁,她用力掀开。一股浓重的灰尘和纸张霉变的气味扑面而来。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全是厚厚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账册!纸张泛黄发脆,边角卷曲破损,有些册子甚至用麻绳草草捆着,显然堆放己久,无人整理。

沈清璃的心沉了沉,同时也升起一股强烈的斗志!

她先去了仆役所说的西厢耳房。那屋子比她原来的破屋稍好,至少窗户纸基本完整,门也严实些。屋子很小,只有一张旧桌,一把破椅子,角落里堆着些杂物。一个半旧的火盆己经生起了火,里面是几块刚点燃、冒着青烟的劣质炭,但散发出的微薄暖意,对沈清璃来说己是天堂。

她立刻回到自己原来的屋子,费力地把那口沉重的账册箱子拖到了耳房。然后,她关紧房门,将火盆挪到桌边。感受着久违的、哪怕极其微弱的暖意,她深吸一口气,坐到那张破椅子上。

没有热水,没有纸笔。只有一堆混乱的账册,一个火盆,和三天时间。

她拿起最上面一本账册。翻开,依旧是那种熟悉的潦草混乱。字迹歪扭,墨迹晕染,日期跳跃,记录随心所欲。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摒弃所有杂念,将全部心神沉入这些发霉的纸张。

第一步,理清时间线。她将所有账册按封面或首页标注的时间大致分类。有些册子连年份都没有,只能根据里面记录的季节或事件推测。这个过程极其繁琐,灰尘呛得她首咳嗽,手指冻得僵硬,翻动脆弱的纸张时必须小心翼翼。

第二步,梳理大类。她将混乱的账目大致归为几类:月例发放、日常采买(米粮、炭火、油盐、布料等)、修缮维护、杂项支出。遇到无法归类的,单独放置。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找出异常。她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开始逐条核对。没有算盘,没有纸笔辅助计算,所有的数字对比和心算都在冻僵的脑子里艰难进行。

第一本账册看完,她的眉头就紧紧锁起。问题太多了!

月例发放: 账册上明明记录着每月初应发放仆役月例共三十七两六钱银子(根据仆役名册推算)。但实际发放记录却混乱不堪。有时拖到月中,有时分两次发,数额明显不足。比如上月,记录显示“发月例,二十两整”。少了整整十七两六钱!钱去哪了?没有说明。

米粮采买: 问题更大。记录显示上个月从“陈记粮铺”购入“上等白米十石,每石一两二钱,共十二两。”但就在同一天,另一页又记着“付陈记粮铺米款,八两。” 自相矛盾!更离奇的是,翻到后面,又有一笔记录:“购陈米五石,付陈记粮铺,六两。”时间只隔了五天。陈米价格竟比上等白米还高?而且,短短几天内多次购粮,王府这点人,吃得完吗?

她迅速翻找其他月份的米粮记录。发现从“陈记粮铺”购粮的频率高得离谱,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次,每次数量不大,但价格波动诡异,忽高忽低,毫无规律。而其他粮铺的记录,寥寥无几。

炭火采买: 更是触目惊心。寒冬腊月,王府各处都需要取暖。账册上记录的炭火采购数量巨大,动辄几百斤。但价格差异巨大。同样是“西山黑炭”,上月记录“购三百斤,每斤五十文,付银十五两。”这个月却变成“购西山黑炭二百斤,每斤八十文,付银十六两。” 炭价暴涨?可翻看更早的记录,同样标注“西山黑炭”,价格却低至三十文一斤!而且,采购如此频繁,数量如此之大,但王府各处用炭依旧紧张,她这个王妃只能靠一个破火盆取暖,仆役们更是冻得瑟瑟发抖。炭呢?都被谁用了?或者……根本就没买那么多?

修缮维护: 账册上记录着各种修葺费用,零零散散,数额不小。比如“修葺东角门,木料三根,工钱二两。”、“补西院厢房屋顶,瓦片一百,工钱一两五钱。”……但沈清璃这几天在王府走动观察,东角门依旧破败,西院厢房的屋顶……她昨天还看到那里漏着雪!钱花了,活没干?或者……干了,但敷衍了事?钱被层层盘剥了?


    (http://www.aaazw.com/book/gicif0-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