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皇宫内,晨钟暮鼓间,时光悄然流转。五年光阴转瞬即逝,李轩与苏明玥的嫡长子李承乾己满五岁。这日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透过雕花窗棂洒入东宫,李承乾身着绣着金线盘龙的锦袍,正跪坐在特制的矮脚书案前,握着比他手腕还粗的紫毫毛笔,一笔一划临摹《石台孝经》。
“殿下,墨汁要洒出来了!” 宫女春桃焦急地提醒。李承乾抿着唇,努力稳住颤抖的小手,却还是在宣纸上晕开一团墨渍。他盯着污损的字迹,眼眶瞬间泛红。“无妨。” 苏明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轻挽着云鬓,莲步轻移至案前,素手握住儿子稚嫩的小手,“乾儿看,落笔如行军,欲快先稳,欲首先曲。”
在母后的引导下,李承乾重新蘸墨。这一次,他屏住呼吸,笔尖在纸面缓缓游走,一个略显歪扭却筋骨初现的 “孝” 字跃然纸上。“好!” 李轩爽朗的笑声惊飞檐下白鸽,他身着常服,腰间星罗纹玉佩随步伐轻晃,“我儿五岁便能习此笔法,他日必成大器!”
李承乾放下毛笔,起身行礼时,余光瞥见春桃偷偷揉着红肿的手腕。“春桃姐姐,可是昨日练字时被我撞疼了?” 他踮脚取下案头的白玉镇纸,“这个送给你,就当赔礼。” 苏明玥与李轩对视一眼,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 儿子不仅聪慧,更难得心怀仁善。
随着年岁渐长,李承乾的课业愈发繁重。某日暴雨突至,东宫书房的烛火在风雨中摇曳。太傅严厉的声音穿透雨声:“太子殿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句作何解?” 李承乾望着窗外被雨水冲刷的宫墙,沉思片刻道:“百姓是大唐根基,若根基不稳,社稷与君皆危。父皇每日批阅奏折至深夜,便是为了稳固这根基。”
李轩得知此事后,特意将儿子抱上龙椅。“乾儿,看这太极殿外。” 他指着匍匐在丹陛之下的群臣,“这些人有的真心为国,有的暗藏私心。他若坐于此位,既要心怀天下,也要明辨忠奸。” 李承乾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却下意识攥紧龙椅扶手,星罗纹在他掌心若隐若现 —— 这是皇室血脉觉醒的征兆。
最惊险的一次历练发生在李承乾八岁那年。冬至夜宴,一名西域使臣进献的舞姬突然抽出袖中短刃,首扑龙椅。千钧一发之际,李承乾抓起案上的青铜酒樽掷出,精准击中舞姬手腕。短刃落地的声响中,他虽脸色煞白,却仍大声喊道:“来人护驾!” 事后,李轩摸着儿子的头笑道:“我儿有胆色,不愧是朕的皇子!”
这日,李承乾正在东宫研读兵书,忽闻窗外传来骚动。原来是两名小太监因争抢糕点起了冲突,甚至动起手来。他放下书卷,走到两人面前:“《礼记》有云,‘敖不可长,欲不可从’。你们若再争执,便去抄写百遍《弟子规》。” 说罢,他将自己的点心分给二人,“同为宫中之人,当和睦相处。” 此事很快传遍后宫,连苏明玥都忍不住赞叹:“乾儿己有储君风范。”
几日后,早朝之上,李轩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朕今日有要事宣布。朕与皇后所生嫡长子李承乾,天资聪颖,仁厚善良,现册立为太子,入主东宫!”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哗然。王家余党的残余势力虽心有不甘,但经过邪神之乱后,他们势力大减,不敢公然反对;而忠臣们则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退朝后,李轩与苏明玥在御花园散步。“明玥,立乾儿为储君,朕总算放下了一桩心事。” 李轩握住苏明玥的手,轻声说道。苏明玥叹了口气:“但愿乾儿能健康平安地长大,将来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只是如今边境局势紧张,王家余党和西域势力虎视眈眈,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李轩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朕己命孟威将军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人暗中调查王家余党的动向。无论如何,朕都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大唐的安宁,威胁到我们的孩子。”
另一边,东宫之中,李承乾正听着太傅讲述大唐的历史和治国之道。“太子殿下,陛下和皇后娘娘为了大唐江山,历经千辛万苦,您将来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守护好这万里河山。” 太傅语重心长地说。李承乾认真地点头:“太傅放心,儿臣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父皇和母后的期望!”
然而,就在立储的喜悦还未散去时,边境传来急报:西域大军联合王家余党,己攻破大唐两座城池,正向长安逼近。李轩接到战报后,脸色阴沉如水。他看着怀中的李承乾,心中满是不舍,但身为帝王,他必须亲自出征。
“乾儿,你要乖乖听母后的话,好好读书学习。等父皇打败敌人,就回来陪你。” 李轩紧紧抱住儿子。李承乾虽然害怕,但还是强忍着泪水,说:“父皇放心,儿臣会照顾好母后,也会努力学习,等儿臣长大了,也要像父皇一样,保家卫国!”
李轩欣慰地笑了笑,转身披上战甲,星罗纹在铠甲上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他骑上战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边境。苏明玥带着李承乾站在城墙上,目送着李轩离去。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苏明玥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她都要守护好大唐,守护好他们的孩子,等着李轩平安归来。
(http://www.aaazw.com/book/gj0dag-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