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安率领的三万大军行至半途,便收到了一封密信。展开泛黄的信纸,母亲德贵妃的字迹凌厉如刀:“若不能立下军功,便别回长安!”他攥着信的手微微发颤,眼前浮现出大哥李承乾在江南火场中穿梭的模样。正出神间,副将突然来报:“将军,前方发现突厥斥候,似在探查我军动向!”李承安猛地回神,腰间的玄铁剑发出嗡鸣——那是大哥亲手所赠,剑柄上“护唐”二字己被他得发亮。
另一边,李承业在朝中愈发活跃。他暗中联络守旧派大臣,在朝堂上不断弹劾新选官制度。当听到“太子在江南独断专行”的谣言时,他心中一阵刺痛,却还是跟着众人附议:“陛下,太子此举恐有揽权之嫌。”退朝后,贤妃特意设宴犒赏他,席间翡翠酒盏相碰,发出清脆声响:“吾儿做得好,只要扳倒太子,这天下迟早是你的。”李承业望着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想起幼时她为自己遮风挡雨的模样,将心中的愧疚一并灌进了喉咙。
长安后宫,争斗己演变成不见硝烟的战场。郑淑妃买通了御膳房的太监,在德贵妃的膳食里掺了慢性毒药。德贵妃察觉身体不适后,却误以为是贤妃所为,立即命人在贤妃宫中种下蛊虫。两宫宫女时常在御花园撞见,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不知廉耻的东西,也配觊觎皇后之位?”“就凭你那病秧子儿子,还想与我儿争?”污言秽语在宫墙内回荡,惊飞了栖息的白鸽。
此时的江南,李承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崔氏余孽与海盗勾结,在运河上大肆劫掠粮草。更糟的是,军中开始流传“太子私通外敌”的谣言,士兵们看他的眼神渐渐变得复杂。深夜,李承乾独自坐在营帐内,看着案头母亲苏明玥的画像,泪水悄然滑落。“母亲,孩儿该如何是好?”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声——原来是李承文抓住了一名造谣的士兵,那人竟是李承业安插的眼线。
辽东战场上,萧战仍在苦苦支撑。城中粮草己见底,士兵们每日只能分到半碗稀粥。突厥可汗派人送来劝降书,言辞间满是羞辱:“萧战,你那皇帝陛下怕是早就忘了你!”萧战将劝降书撕得粉碎,站在城头怒吼:“我萧战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然而,就在他准备发动最后一次突围时,却发现自己的佩剑被人动了手脚,剑锋竟出现了裂痕。
李轩在东海前线也陷入了苦战。东瀛舰队的神秘装置威力惊人,唐军战船接连受损。更让他心力交瘁的是,后宫争斗的消息不断传来,皇子们的内耗让他心急如焚。深夜,他站在甲板上,望着漫天星辰,想起与苏明玥共度的美好时光。“明玥,朕真的好累。”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
高阳公主在宫中察觉到了异样。她暗中调查,发现后宫的争斗与前朝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查明真相,她冒险潜入郑淑妃的寝宫,在暗格里发现了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着郑淑妃与突厥使者的往来账目。就在她准备离开时,却被郑淑妃的贴身宫女发现,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在夜色中展开。
而此时的吐蕃大军,正趁着大唐内乱,加快了进攻的步伐。他们绕过西线防线,首扑长安。消息传来,整个朝廷陷入了恐慌。李轩收到战报后,面色凝重如铁:“传朕旨意,所有皇子即刻回朝,共商退敌之策!”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道旨意不仅没能让皇子们团结起来,反而让他们的矛盾更加激化,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大唐的土地上掀起。
(http://www.aaazw.com/book/gj0dag-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