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治世英才
长安,夏末。
燥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大羽皇帝李景深的烦躁,却挥之不散。
辽东,辽阳城之战旷日持久,久攻不下,大羽边军损失不小。
南方,水灾持续了一个多月,南方各地百姓流离失所,又闹起了瘟疫。
朝廷为平复南方的水灾,出人、出钱、出粮,国库都快被搬空了。
太极宫,奉天殿。
又是一日朝会,臣子们上奏的消息,就没一条令李景深开怀的。
不是某地闹出民乱,就是前方战事需要军械物资云云,搞得李景深头如斗大。
忽然,中书令张九玄走出来,道。
“陛下,臣有本启奏!”
李景深扶着额头,挥挥手。
“张爱卿,讲。”
李景深没指望张九玄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却听张九玄道。
“臣请陛下,给予岭南道代都督陈卓嘉奖!褒奖陈卓抗击水灾有功!”
哦?李景深抬起头,岭南道的消息李景深的确很久没听到了。
他以为岭南道的情况,与其他南方各地没什么区别。
御史台御史大夫詹辉闻言,眉毛一挑,道。
“张大人,南方水患严重,各地民不聊生,为何张大人独独要为陈卓请功?”
身为御史台的最高监察官,詹辉眼里不容沙子,立刻对张九玄提出质疑。
张九玄笑眯眯地取出奏疏,道。
“岭南道代都督陈卓,救援百姓及时,岭西道三州,仅出现三十一人死于水灾。”
“岭南道三州,发生民乱,陈卓用半月时间平定三州民乱,开仓放粮。”
“并召集三州富商募集钱粮,所得钱粮颇多,全部用于安抚流民,使岭南道平复。”
“更准备了药草防治瘟疫,岭南道与岭西道,百姓并无人因瘟疫而死。”
张九玄双手将奏疏呈递上去。
“陛下,臣所讲之事句句属实,其中详细都记录在这奏疏中,请陛下过目!”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在南方水灾严重、瘟疫爆发的时候,岭南道与岭西道鹤立鸡群,想不被人注意都难。
皇帝李景深的眼睛一亮,他已经多日未听到好消息了。
赵德庸将奏疏传递过来,李景深仔细浏览。
陈卓在岭南道与岭西道所做的事情,几乎是事无巨细都被记录在里面。
而记录陈卓所作所为的,乃是大羽国设置在各道的“巡边御史”。
巡边御史名字里有“御史”二字,不过却不隶属于御史台。
巡边御史独立于御史台,挂靠在中书省下,是朝廷的另外一道耳目。
李景深的脸上,笑容越来越深,待看完所有,他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陈卓!能领军打仗,也能主政一方,陈卓真乃治世之才!”
李景深对陈卓的评价可够高的,能得到李景深这般评价的,上一个人还是中书令张九玄。
侯君礼眸子微微转动,道。
“陛下,陈大人在岭南又立下功勋,理应赏赐,臣以为,陈大人此等人才,不应一直待在边关。”
侯君礼与李景深君臣二十多年,十分了解李景深的秉性。
在边关表现出众的将官,尤其是文武双全的将官,李景深更倾向于调入中枢。
“不如命陈大人归京述职,待述职之后,再委以重任。”
皇帝李景深的笑容更深,道。
“侯爱卿所言有理,拟旨,着岭南道代都督陈卓平息岭南水患后,入京述职!朕要奖赏他!”
李景深对陈卓不加掩饰地喜爱,令朝中臣子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起了结交之意,准备在陈卓还未彻底发迹前攀关系。
有人依旧看不起陈卓,认为陈卓就是一边关武夫罢了,有何了不起?
朝议后,中书令张九玄沿着宫中小路离开太极宫。
“张老大人,请留步!”
皇太子李成英在后面喊着,快步上来与张九玄攀谈。
“太子殿下?您有何事?”
张九玄与李成英私下里交往并不算频繁,除了公事外,几乎没什么交集。
李成英喘了几口气,道。
“张老大人,本宫想请教老大人一件事。”
张九玄微微一怔,问李成英。
“殿下要问什么?”
李成英轻声说道。
“陈大人将来入京述职,本宫欲与陈大人结为挚友,可又怕京城中的风言风语。”
皇太子与皇帝的关系,在大羽国素来微妙。
往上追溯到大羽国的太宗文皇帝时,太宗文皇帝长子,也就是太子李承乾,曾阴谋发动叛乱。
太宗皇帝痛心疾首,将太子党羽连根拔除,最后废了太子另外选了其他皇子当储君。
从那之后,太子结交武官,尤其是边疆的武官就变得十分敏感。
若李成英不是真欣赏陈卓,想要与陈卓交往,万万不敢冒风险。
张九玄听出了李成英的弦外之音,李成英这是担心惹得皇帝猜忌。
张九玄沉吟片刻,道。
“殿下,陈卓是国之栋梁,殿下作为储君结交陈卓,没有什么不好。”
“只要殿下您依照礼制规矩,与陈卓以诚相待,老臣相信陈卓会愿意为殿下所用。”
“再说陈卓入京城,多半会留任京中,短时间内不会返回边疆,殿下大可不必忧虑。”
有了张九玄的这些话,太子李成英的心算是落了地。
“多谢张老大人指点。”
李成英向张九玄行了一礼,目送张九玄离开太极宫。
……
岭南道,南州,琅琊城。
岭南道的灾情平复后,陈卓便离开了岭南道,回到了琅琊城。
他忙着调派物资,尤其是药物,送往各个村镇中。
经过陈卓日以继夜的忙碌,岭南道与岭西道的灾情,终于在九月初,彻底平复。
陈卓亦收到了朝廷的圣旨,命他归京述职。
边将归京述职,尤其是立了功的边将述职,无一不是被委以重任。
从边将到京官,这是一次飞跃,多少人期盼一辈子都等不到的飞跃。
陈卓归京,朝廷会选派新的将军来镇守岭南道。
至于岭西道的负责人选,则交给了陈卓来挑选。
陈卓深思熟虑后,决定向朝廷举荐张玉,推选张玉为镇南军中郎将,提领岭西道。
与张玉一起被举荐的,还有镇南军郎将曹虹。
(http://www.aaazw.com/book/gjaaag-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