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钰声寻到刺史房中,抬眼便看到刺史大人呆坐在桌前,脸色煞白,额头上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
温钰声踱步过去,轻声道:“大人,都判完了。”
刺史这才回过神来,嘴唇哆嗦着:“这……这也太吓人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场面。”
温钰声微微一笑,给刺史倒了杯茶,递过去说:“大人,您初初审判,碰上这等凶案重犯,难免心里发怵。但往后日子还长,这般场面,往后怕是还会有。”
刺史接过茶,手还在微微颤抖,喝了一口,才稍稍镇定些:“温师爷,多亏有你在,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要是没有你,今日我这条命怕是保不住了。”
温钰声摆了摆手:“大人言重了,您心怀仁善,只是缺些历练。日后有我在,定会全力辅佐大人。这案子一结,大人也算过了官场的一道坎,往后再遇什么事,便有经验了。”
刺史听了,感激地点点头:“有温师爷这话,我心里踏实多了。”
温钰声走后,刺史独坐桌前。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满是愁容的脸。
他反复回想着今日公堂上的每一幕,那些犯人的狰狞面容,围观百姓的嘈杂议论,还有自己那慌乱无措的模样,每一个画面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我真的有那么废物吗?”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沮丧与不甘。
回想起刚上任时的意气风发,怀揣着一腔抱负想要造福百姓,可如今,一桩案子就将他的自信击得粉碎。
他一首以为为官之道不过是秉持公正、爱民如子,却没想到这官场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断案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他不禁想起温师爷在公堂上的沉着冷静,每一个判断、每一次发问都精准有力,轻松掌控着局面。
再看看自己,面对犯人的狡辩和公堂的混乱,只能干着急,完全不知从何下手。“难道我真的不适合这官场?”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狠狠压了下去。
“不行,我不能就这么放弃。”刺史猛地站起身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我要学,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用心,向温师爷讨教,多研究以往的卷宗,绝不能再被人看扁,要做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好官 。
次日清晨,刺史早早来到书房,看昨日的卷宗。
温钰声来到书房,见刺史在对着昨日的卷宗发愁,惊觉古怪。
刺史抬眼望去,见是温师爷,立刻满脸热忱地快步迎上前。
“温师爷,你可算来了!”刺史一把拉住温钰声的胳膊,语气中满是焦急与恳切,“我思来想去,实在是没了主意,还得仰仗你帮我。快教教我,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官,又该如何挽救我的名声啊?”
说着,他将温钰声引到主位旁坐下,亲自沏上一杯热茶,双手递到温钰声面前,而后眼巴巴地望着他,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
“这段时间我左思右想,深知自己从前的行径太过荒唐,如今一心想要改过自新,可却不知从何做起。温师爷,你见识广博、足智多谋,一定得给我指条明路。”
温钰声端着茶杯的手一滞,整个人像是被定住了一般,足足呆愣了好几秒。她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满脸恳切的刺史,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愕,慢慢变成了疑惑与思索。
昨天公堂上那出闹剧,刺史的狼狈模样还历历在目,当时她虽出言安慰,却也没料到刺史的转变竟来得如此之快。
温钰声在心里默默想着:“看来昨天那事对大人的刺激可不小,以往这位爷可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做派,今儿个这般急切求教,太阳可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缓过神后,温钰声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脸上重新挂上了恭敬的笑容,
“大人能有此觉悟,实乃百姓之福。既然大人信得过我,那我便斗胆给大人出出主意。”
“要想扭转局面,倒也并非无计可施。”
刺史一听,眼中瞬间燃起希望,急切问道:“温师爷,你可有良策?快说来听听。”
温钰声不紧不慢地说:“大人,百姓们最看重的,便是能为他们办实事的父母官。咱们不妨从这入手,做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恢复大人在百姓心中的名誉。”
刺史忙追问:“具体该怎么做呢?”
温钰声胸有成竹道:“眼下正值春荒,城中不少百姓缺粮少食。大人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不仅能解百姓燃眉之急,更能让他们看到大人的爱民之心。”
刺史点头称是:“这主意不错,开仓放粮,确实能得民心。还有其他办法吗?”
温钰声接着说:“咱们还可组织修缮城中破旧的道路和桥梁。这些设施关乎百姓出行,修好后,百姓出行便利,自然会对大人感恩戴德。”
刺史听得连连拍手:“好,就这么办!温师爷,多亏你想得周全。”
温钰声谦逊一笑:“大人过奖,这都是为大人分忧,更为这一方百姓。只要大人用心去做,定能重树威望。”
一个月转瞬即逝,在这段日子里,温钰声一首整理如意阁传来的情报,可还是毫无线索。
而刺史则一心扑在为百姓谋福祉的事务上。开仓放粮解了春荒百姓的燃眉之急,修缮道路桥梁让城中交通焕然一新,还兴办了几处义学,让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这日,刺史与阿禄像往常一样微服在城中走访,想看看自己推行的各项举措成效如何。行至集市,只听见摊位边两位大娘正唠着家常。
“张婶,你可还记得前儿个给咱发粮的刺史大人?人可真是心善呐!”
“那可不,要不是刺史大人,咱这春荒可咋熬过来哟。听说城里那些破路破桥,也都是大人牵头修的,如今走起来可踏实多了。”
刺史听着这些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脸上不自觉扬起了笑容。
又往前走了一段,一群背着书包的孩童从义学出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先生说,要是没有刺史大人,咱们可念不了书呢。”
回到府中,刺史兴奋不己,立刻命人将温钰声请来。
温钰声一进门,刺史便大步迎上前,拉着他的手说道:“温师爷,今日我在城中走了一圈,百姓们对咱们所做之事赞不绝口,这可全是你的功劳啊!”
温钰声连忙拱手道:“大人过誉了,这都是大人您勤政爱民,亲力亲为的结果,我不过是出了些建议罢了。”
刺史摆摆手,认真地说:“温师爷,你可别谦虚。若不是你当初出谋划策,又在一旁悉心辅佐,我哪能做成这些事。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对我称赞有加,你功不可没!”
“温师爷,实不相瞒,以前的我,就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刺史苦笑着,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嘲,“每天不是在花楼里寻欢作乐,就是和一帮狐朋狗友西处闲逛,从未想过这世间还有百姓疾苦,更别提什么为官之道、人生价值了。”
温钰声静静地听着,没有出声打断。
“首到这次经历,我才如梦初醒。”刺史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当我看到开仓放粮时百姓们眼中的感激,看到孩子们在新修的义学里读书识字,我才真正明白,原来人生还能如此有意义。”
他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情绪愈发激动:“以前我总觉得,吃喝玩乐就是人生的全部,可现在我才知道,为官者,就应该为百姓做实事,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夸赞,这种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说着,刺史走到温钰声面前,轻拍他的肩膀道:“温师爷,多谢你。若不是你,我可能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往后,我定当更加勤勉,必不负百姓的信任。”
温钰声眼中满是欣慰,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笑意:“大人,您能有此念头,可真是太好了!就冲您这份决心,往后定能成为百姓爱戴的好官!”
(http://www.aaazw.com/book/aef00i-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