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暗中保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暗中保护

 

陵城城南郊外辽阔的场地。

中间位置,搭建了木架台子。

台上摆放着精致的案桌板凳。

最中间是金碧辉煌的龙椅。

萧字旗帜在空中呼呼作响。

乾国几百年国作,善武。

自萧若然登基,文风盛行,也才仅仅四年。

这中间已然出现断层。

七国中,文风强盛的要数吴国。

吴虚之是七国的‘诗圣’,12岁便开始吟诗作赋,写的一首好诗词。

自此开始游历各国,整整40年间,在各国留下了不少瑰宝,广为流传。

自此也被七国的才子佳人冠以‘诗圣’的称号。

此刻,诗圣正被无数才子簇拥着,来到台前。

赵国的赵凡,在七国的诗词一道也颇有名望。

稍微有点名气的,都是被簇拥着,拥趸着。

赵凡来到吴虚之跟前,躬身拱手:“吴老!”

“赵凡也来凑热闹。”吴虚之转身一见是熟人,一手扶起赵凡,一手在其肩膀拍了拍。

“有吴老在,学生也只能凑下热闹而已。”赵凡谦虚,再次躬身拱手。

“不能妄自菲薄赵凡,诗词一道,都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你不错的,我看过你写的很多诗词,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吴虚之拍了拍赵凡的肩膀,以示鼓励。

“谢吴虚秒赞,看来吴老此行,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啊,乾国此次又得垫底咯。”

赵凡知道吴虚之代表的是吴国,而诗会也是吴国促使的。

闻言吴虚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看向台上的一条横幅写着的‘外交诗会赛’入神:

“重在参与,重在参与,都是虚名而已,友谊,交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吴老,说的是,说的是。”赵凡顺着吴老的目光,抬眼望去:“这字?好字啊!字如钟,屹立苍穹,身如梧,铿锵有力,锋如剑,抽刀断水,好字!”赵凡赞叹道。

吴虚之连连点头认同。

那是昨晚乾国女皇陛下让人恳请他写的……

才子们,衣着亮丽光鲜,挥舞手中的折扇,摇头晃脑,好不快哉。

才学斐然的才子是这个时代达官贵人眼中的宾客,是才女佳人眼中的情郎。

美艳佳人,更是粉墨登场,窃窃私语,捂嘴痴笑。

有才女子,是这个时代,达官贵人眼中的绵羊,是才子眼中的心房……

不多时,原本空旷的场地,瞬间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台上的七国代表评审团也落座。

最后从遥远的天际传出一道公鸭嗓:“陛下驾到!”

众人皆跪着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萧若然身着金黄色的龙袍,踏步而来,落座龙椅,微微一抬手。

为了公平起见,此次比赛,三轮:

第一轮,自由发挥

第二轮,萧景女帝出题

第三轮,六国代表出题

第一轮选六强

第二轮选三强

第三轮决胜负

参加人数不限,时间一柱香。

萧若柳站起身,俯视着台下的众人,浩然正气,一脸从容:

“为彰显诗词无国界,故而举办此诗会,其目的为了更好地交流与切磋,重在参与,友谊第一,开始吧。”随后看向一旁的陈雅。

陈雅会意看向不远处的锣鼓手。

锣鼓手握着锤子的手,青筋暴涨,一下一下敲击着锣鼓。

那低沉的‘砰砰砰’声,让人心跳加快,血脉偾张。

诗会正式开始。

吴虚之拿起毛笔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洋洋洒洒的诗句就落入纸上。

台上的萧若柳看着台下众人的表现。内心无奈感叹:

‘乾国何时才能在文学一道与之比肩啊,恐此次又是垫底了,望别输的太惨才是。’看向吴虚之无奈摇了摇头。

赵丹没有急着落笔,

而是沉浸在吴老纸上的诗句上。

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垂垂老矣》

“曾经游历在别国,”

“只为诗道客天涯,”

“恍然如梦数十载,”

“闲暇追忆已白发。”

“好诗啊,了了几字,却是道尽了吴老这些年的经历,只为诗道客天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魄力。

好诗,好诗,学生一自愧不如,都没了提笔的勇气。

自愧不如啊。”

赵凡无奈感叹,看着这有些佝偻的老者,看着纸上恍然如梦数十载,闲暇追忆已白发。

这一生只为诗词一道而活的人,何等悲怆。

何等壮哉!

赵凡缓缓放下笔,没有动笔的情绪,不知为何,还沉浸在只为诗道客天涯的游子思绪中无法自拔。

多少个日夜他也曾幻想远走他乡,各国游历一番。

体验那诗与远方。

可……

他没有勇气。

没有勇气放下曾经拥有的所有。

没有勇气一鼓作气。

没有勇气承受在异国他乡的那种孤独感。

看着这垂垂老矣的老人,他无不敬佩,显然他早就输了,输在气势,输在勇气上。

他认为冠冕诗会的顶峰就应当属‘诗圣’吴老。

他留下来,静静地等着,显然他成了吴老的追随者。

想见证吴老,登顶巅峰的高光时刻。

可等来的却是不可置信的结果。

吴老居然从高峰跌落了,连六强都没进去。

他不信。

在场的所有吴老追随者更是不信。

场面一阵怨声载道,怒气冲天。

“作弊。”

“没天理!”

“不可能。”

“我们要真相。”

……

在场众人吵闹着要真相,要给个说法。

评审团只好把六强的诗句公布出来。

原本在比赛还没结束是不会公开诗句的,无奈,场面有些失控。

礼部尚书雷鸿标拿着手中已被糊名的纸张,朗声道:

“在场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佳人,比赛是糊名制。

评审团也不知晓纸张上的诗句出自谁之手,且,每一首诗词皆是轮流翻看,轮流评审。

故而没有徇私舞弊一说,有争议是好事,我且公布这六首佳作,让各位自行品鉴。”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全诗没有风字,却意境非凡,以动态之感描述风的性格。

《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首诗是让大家要爱惜生命,爱护动物,少一些杀戮,多一份爱护,这种风格的佳作,甚少!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诗无一画字,四句诗却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山水画卷,仿佛画就在脑海中,就在意境中,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脑海一亮!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场面一片寂静,诗词的意境,韵味不停地在冲击的所有人的脑神经。

美!

艳!

这是他们所有人听到过最美的诗句,那是能流传千古诗句。

所有人皆瞠目结舌,震惊的无以复加。

“作者是谁?我们要见上一见,此等诗才,哪会是默默无名之辈。”不知道谁这么一呦呵。

在场的众人,像疯了似的,一阵起哄。

这是这个时代,人们对有才之人的敬佩与崇拜。

场面快要控制不住,有的甚至还上台要抢诗句,却被守卫踢倒在地。

礼部尚书无奈的朝女帝萧若然看去。

萧若然微微点头。

礼部尚书高声唱喝:“有请六位作者,上台一见。”

“有请六位作者,上台一见。”礼部尚书连喊两次,依旧没人上台,心里还在嘀咕:‘难道是声音太小了’。

他准备运足气力再次唱喝。

谁知台下缓缓走出一个吊儿郎当的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模样,衣着华丽,一手摇蒲扇,一手不自觉地挠着头。

又想装逼,又有些不好意思,给人一种滑稽感。

礼部尚书擦拭着眼角,一脸不可置信惊呼出声:“六皇子?”


    (http://www.aaazw.com/book/fchaf0-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