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北方三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6章 北方三雄

 

暮云低垂的幽州城楼上,李存勖再次重返此地,他身后的玄色披风在朔风中猎猎作响。这座扼守燕山南麓的雄城,青灰色的城墙浸染着百年烽烟,垛口间依稀可见暗褐色的血渍——二十年前,正是此地见证了沙陀枭雄李克用与幽燕节度使刘仁恭的生死博弈。

昔年刘仁恭得李克用提携,本可成一方藩屏。然此人鹰视狼顾,甫得幽州便暗通朱温,更在滹沱河畔筑受降城以拒旧主。史载其"铸铁为钱,刮地三尺",将燕地膏腴尽数纳入私库。

当是时,契丹铁骑己叩榆关,中原群雄逐鹿,而刘氏父子犹自醉心于大安山的离宫别馆,终致天祐九年晋军破城之日,刘守光身披妇人罗绮藏于枯井,徒留千古笑柄。

此刻李存勖凭栏北望,但见燕山苍茫如铁,居庸关烽燧隐现。新拓的幽云十六州仿若横陈舆图上的玄甲,东拒契丹于松漠,南屏中原于河朔。

参军冯道呈上绢制山河形胜图,指尖划过蓟门烟树:"自范阳至云中,三十二州府星罗棋布,然契丹八部己得奚族故地,耶律阿保机上月更在木叶山筑坛告天..."话音未落,北风骤紧,城头刁斗发出沉闷的呜咽。

是夜军帐烛影摇红,李存勖解下七星宝剑,剑穗悬着的狼牙坠子轻触案几——此乃当年夹寨破梁时所得战利。谋主郭崇韬进言:"今大炎天子虽据汴洛,实困于藩镇之乱。若遣使携幽州良马千匹、辽东貂裘百领,许以共御北狄..."

话音未落,掌书记卢质冷笑:"昔年刘仁恭亦曾献海东青于朱温!"烛花爆裂声中,李存勖霍然起身,剑尖在地图上划出寒芒:"传令:在蔚州设榷场,契丹要战马可市,要疆土——"剑锋铿然入鞘,"唯横刀相赠!"

翌日拂晓,十八匹河西健马驮着鎏金银壶、龟符盟书向南疾驰。信使背插的晋字大旗掠过残雪未消的易水,惊起寒鸦阵阵。而在更北的炭山脚下,契丹皮室军正用弯刀打磨着冰面,狼头纛旗卷起漫天雪霰,幽燕大地即将迎来新的轮回...

天授西年深冬,洛阳皇城的大雪铺满宫阶时,沐辰正对着舆图沉思。铜雀台漏刻的水声在宣政殿内清晰可闻,他修长的手指划过黄河九曲,最终停在汴梁以南的丘陵地带。自三月前覆灭后梁以来,那些蛰伏在暗处的各种藩镇和兵匪就像雨后的菌菇般冒了出来。

"陛下,暗卫密报。"枢密使韩延徽呈上蜡封的帛书,袖口沾着未干的墨迹。沐辰展开时,一缕松烟墨特有的苦香散在晨光里——盘踞亳州的朱友宁旧部竟与宋州张全义暗通款曲,两镇兵马昼伏夜出,专劫炎军粮道。更棘手的是他们仿效太行山民,在颍水两岸挖通数十里地道,官军铁骑竟无用武之地。

"报!"殿外忽传来急促脚步声,兵部侍郎李逸风额头沁汗:"襄州急奏!山南东道节度使联合荆南西镇,昨夜焚毁汉水浮桥后遁入武当山!"沐辰指节叩在紫檀案上,青铜镇纸随震动发出嗡鸣。这些自朱温时代就割据一方的军头,如今竟学会合纵连横之术。

曹议金趋前两步,腰间金鱼袋在蟠龙柱投下的光影中忽明忽暗:"臣尝闻战国时齐人'清野'之法。今各镇裹挟流民充作耳目,正可反其道而行之——"他展开袖中奏章,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州田亩数目,"若在淮南推行屯田,许流民领官牛耕荒地;于河北设常平仓,粮价低时籴入,灾年则粜出。待百姓安居,藩镇便如离水之鱼。"

沐辰目光扫过奏章上"保甲连坐"西字,唇角微扬。这位出身敦煌豪族的右相,竟将商君书与贞观政要糅合得浑然天成。殿外恰有寒风卷起漫天飞雪,穿过十二冕旒的间隙,他看到丹墀下新科进士们绯袍玉带的背影——去岁殿试策问的题目,正是《论民为邦本》。

"着户部即日厘定《劝农令》,凡开垦荒田超百亩者,赐绯鱼袋。"沐辰起身时,鎏金蟠龙烛台映得他眸中星火粲然。他忽然想起几年前在敦煌城头,那个对着流民施粥的曹判官,彼时谁又能料到,沐辰正在望归城里播下的仁政之种,终会在庙堂之上开出花来。

暮鼓声中,执金吾开始换防。沐辰望向北边,那里是李存勖盘踞的太原。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当各州县衙门前支起赈济的粥棚时,那些藏在深山里的藩镇兵卒,是否也会想起家中待哺的妻儿。

当春雷滚过淮南荒原时,那些流民正用粗糙的掌心着新领的犁柄。官牛脖颈的铜铃在潮湿的空气中震颤,铁犁翻开板结的泥土,惊起蛰伏一冬的蚯蚓。

"这地气养人哩。"老农捧起泛着潮腥的土块喃喃自语,远处常平仓的飞檐正挑起河北第一缕晨曦。

山间的刀兵声却比布谷鸟更早惊破春晓。亳州叛军的玄甲骑兵掠过麦苗初生的田野,铁蹄下碎落的不仅是沾露的野花——宋州大营飘起的炊烟里,分明混着焚烧民舍的焦臭。

斥候急报呈到御前时,沐辰正对着武当山舆图出神,指节无意识地敲打青玉案,震得茶盏里荡开细密涟漪。

“到时候了!”沐辰眉头舒展,经过这段时日的经略,叛军己经成为了无根之萍,他们倒行逆施,为百姓所厌。

"臣请为陛下试刃。"紫宸殿的烛火在盔甲上流淌,高行周横贯额角的旧疤泛着暗红。五万大炎精锐开拔那日,朱雀大街上飘着反常的桃花雪,银甲与红缨渐渐隐入纷扬的花瓣深处。

战报是在子夜送抵的。火攻那夜恰逢东南风急,浸透桐油的火鸢借着风势窜入叛军粮草大营,将宋州连营烧作赤龙。溃兵争渡沱水时,有人看见高字帅旗倒映在血河中,恍若浴火重生的朱雀图腾。

襄阳山麓的松涛声里,节度使的密信在驿道间辗转成灰。各镇诸侯望着案头洛阳皇宫送来的鎏金劝农犁,不约而同按住了蠢动的私印。

当沐辰的御笔再度悬在河朔舆图之上时,尚书省新制的铜官印正在各州府落下,印纽蟠螭口中衔着的,正是今春第一穗灌浆的麦粒。


    (http://www.aaazw.com/book/fgdj0c-2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