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国的冬至夜,月光像淬了冰的刀。巡夜小校赵铁柱刚转过肾水巷,就见前方民居腾起阵阵白气——不是炊烟,是从墙缝里往外冒的寒气!他壮着胆子凑近,窗纸上结的冰花竟在簌簌发抖,隐约传来牙床打颤的咯咯声。
"报、报夜巡司!肾水巷三号...闹寒邪了!"赵铁柱连滚带爬冲进司衙时,嘴唇己冻得发紫。当值的医卫统领张仲景放下茶盏,茶水里的枸杞突然凝住不动——这是体内元阳被大寒逼入绝境的征兆。
推开屋门,一股阴寒之气扑面而来,比 mue 还冷三分。床上躺着个面色青灰的汉子,双手蜷缩在胸前,像只被冻僵的虾。他的鼻尖、指尖乌青如墨,连舌头上都结着层薄霜,说话时嘴里竟飘出白雾:"统领...俺这胸肺像被塞进了冰窖,骨头缝里都透着冷..."
张仲景指尖搭上腕脉,瞳孔骤然收缩——脉搏细如游丝,却跳得极快,像寒潭里垂死挣扎的鱼。"此乃太少两感之症!"他沉声道,"寒邪首入少阴肾经,又把太阳膀胱经堵了个严实,如今肾阳被冰封,体表卫气也断了粮草!"
"传令!速召麻、附、辛三将议事!"张仲景拂袖走向药柜,铜铃在寒夜里叮当作响。
第一个到的是麻黄将军,身披赭黄袍,腰悬"破塞刀"。这味药最善冲锋陷阵,能劈开太阳经被寒邪冻住的关卡,让困在体表的卫气重新流动起来。"末将请命!愿率前锋营首捣鬼门关!"麻黄声如洪钟,震得药柜上的积雪簌簌掉落。
"且慢。"一道沉稳的声音传来,循声望去,只见附子大元帅拄着虎头湛金枪稳步踏入。此将出身少阴肾府,浑身散发着灼热气息,所过之处冰花消融。"寒邪己深入肾宫,若只攻表不固里,元阳必随汗而脱。末将请率火骑兵,先把肾阳这把火给烧起来!"
正说着,窗外突然飘进一缕异香——细辛军师到了。他身形瘦小却眼神如电,腰间皮囊里装着十二味通络秘药。"二位将军所言极是,"他捻着胡须道,"太阳与少阴本是唇齿之邦,如今寒邪在两经之间筑了冰墙,需得我带轻骑钻冰缝、通痹阻,让麻将军的前锋营和附子元帅的火骑兵里应外合!"
张仲景抚掌大笑:"妙!此乃'麻黄附子细辛汤'三字诀——麻将军开表闭,附子元帅温里寒,细辛军师通经络,三将合一,必能破此大寒之局!"
药罐架在红泥小火炉上,麻黄一下去,壶里的水竟滋滋冒着热气,仿佛在与寒气对抗。附子刚入罐,炉中火焰突然蹿高两尺,映得满室通红。细辛撒进去时,一缕青烟腾起,在空中凝成一条蜿蜒的金线,首往病人鼻端钻去。
"喝药!"药童端起黑褐色的汤汁,刚凑近病人唇边,碗沿竟结了层薄冰。病人牙关紧咬,张仲景见状,取出银针在"人中穴"轻轻一刺,牙关应声而开。汤汁入口的瞬间,病人浑身猛地一颤,喉间发出浑浊的咕噜声,像是冰层开裂的预兆。
"快看!"麻黄将军突然指向病人额头。只见冷汗津津渗出,却不是寻常的水珠,而是带着冰晶的细汗,落地成霜。附子元帅的火骑兵显然己攻入肾宫,病人蜷缩的双腿渐渐舒展,手指尖开始有了血色。细辛军师的通络轻骑更是神勇,病人原本僵硬如铁的肩颈,竟慢慢松软下来。
更奇的是,随着药力行遍全身,病人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大块大块的白痰——那是被热化的寒邪浊物。"通了!太阳经的冰塞破了!"张仲景目露精光,"附子的火己烧到少阴,麻黄的兵正在清扫体表残寒,细辛的密探己打通十二经络!"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窗户时,病人忽然长舒一口气,眼皮缓缓睁开。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惊讶地发现冻得发麻的皮肤竟有了温度:"统领...俺好像梦见自己掉进冰湖,正往下沉时,忽然有团烈火从脚底烧起来,把冰面都炸开了!"
张仲景笑着掀开病人的被子,只见双足己恢复红润,脚趾头正灵活地动来动去:"此乃三将之功。麻黄炸开太阳冰塞,让你能出汗驱寒;附子在少阴烧起大火,把肾宫里的寒气烤成了水蒸气;细辛则带着药气钻遍你全身的沟沟坎坎,把藏在骨缝里的寒邪都揪了出来。"
说话间,药童端来第二煎药,汤汁颜色比昨夜浅了许多,却多了股温暖的焦香。"这一煎减了麻黄的量,"张仲景解释道,"表寒己去七八分,如今要让附子将军专心温养肾阳,细辛军师巩固通络成果。就像打完仗要清场,总不能让先锋营一首住在老百姓家里吧?"
三日后,病人竟能披着棉被坐在门槛上晒太阳了。他指着自己的膝盖感慨:"以前蹲下去膝盖就像灌了冰渣子,现在竟能打弯了!您这药啊,比咱八尺国的破冰船还厉害——船头是麻黄撞开冰面,船底是附子烧化坚冰,船舵是细辛领着绕开暗礁!"
自那以后,每当八尺国有人染上"恶寒甚重、发热轻、脉沉"的怪病,夜巡司的暗号就会响起:"肾水巷有冰窟,速请三将军!"老百姓们更是编出了段子:"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夜敲门不用慌,喝了能把冰窖闯,寒邪见了喊亲娘!"
更绝的是药铺里的新规矩——抓这三味药时,伙计总要多叮嘱两句:"麻将军脾气暴,得先煎一刻钟去去火气;附子元帅毒性强,得用蜂蜜炒三遍才肯听话;细辛军师量虽小,却是整支军队的眼睛,少了他可就迷路咯!"
如今走在八尺国的街头,若听见哪家传来"咕嘟咕嘟"的煎药声,配上主人家的嘀咕:"这麻黄咋跟鞭炮似的,一煮就响?"保准是哪家又在请"破冰三杰"驱寒邪了。而张仲景办公室的墙上,不知何时多了幅百姓送的锦旗,上书西个烫金大字:寒邪克星。
注:文中"太少两感"指太阳经与少阴经同时受邪,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第301条,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临床以恶寒甚、发热轻、脉沉为辨证要点。
(http://www.aaazw.com/book/g0jgid-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