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迟来告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二章:迟来告慰

 

G市公安局审讯中心的单向玻璃外,夏一鸣看着里面那个蜷缩在金属椅上的男人。王德海的西装皱成一团,昂贵的腕表被摘下,露出一圈苍白的手腕。他面前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十二件证物袋,从沾满血污的扳手到烧剩的账本残页,每一件都像一把重锤,敲打着他最后的心理防线。

“王德海,这是法医中心的DNA比对报告。”宋拯将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混凝土块里的骸骨,与林强家属提供的毛发样本吻合度99.99%。他就是被你杀害的林强。”

王德海的视线扫过报告上的“林强”二字,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像极了他八年前那个雨夜在旧仓库里投下的阴影。

“这是从赵会计保险箱残骸里提取的转账回执。”夏一鸣的声音从监控器里传来,冷静得像实验室的天平,“2016年7月15日,2135万从宏达建材的备用账户,分三笔转入‘陈雨菲’和‘李建国’的私人账户。其中1635万,正是你给市住建局原主任李建国的贿赂款。”

王德海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恐:“你们……你们怎么找到李建国的?”

“你让陈国富记录在暗账里的‘李主任’,我们查遍了2016年宏达所有‘技术合作’对象,只有李建国在那段时间突然购置了三套豪宅。”宋拯拿出另一份文件,“他己经被双规了,正在交代收受贿赂、包庇你使用问题混凝土的事实。”

审讯室的门被推开,技术科警员送来一个密封的证物盒:“宋队,从王德海别墅保险柜里找到的U盘,恢复了删除的转账记录和聊天截图。”

宋拯将U盘插入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王德海与李建国的聊天记录:“‘老规矩,混凝土的事帮我摆平’‘放心,验收报告我来签’”。时间戳显示,正是林强失踪后的第三天。

王德海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他看着屏幕上自己亲手打下的字,仿佛看到了八年来用混凝土掩盖的罪恶正在一点点剥落。“是林强逼我的!”他突然嘶吼起来,拳头砸在桌面上,“那个老顽固,非要拿着试块去质检站!他知道那批混凝土用了多少矿渣,知道仓库地基根本撑不住五年!”

夏一鸣看着监控画面里王德海扭曲的脸,想起林强档案里那张正首的笑脸。“所以你就用扳手砸死了他,让陈国富把尸体封进混凝土里,埋在旧厂区的试验坑里。”他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你以为混凝土能万年不朽,却忘了混凝土会渗水,会开裂,会留下速凝剂的化学残留。”

“我不能让宏达毁了!”王德海的情绪激动起来,“那时候正是公司上市的关键期,要是质量问题爆出来,我这辈子就完了!林强不懂,商人有时候需要‘变通’!”

“变通到杀人灭口?”宋拯的声音冰冷,“你让陈国富用超量矿渣微粉的混凝土包裹尸体,故意让混凝土块强度不足,这样在青岚新城开发时,挖掘机一铲就能把它挖出来——你是不是早就计划好,等风头过了,就把一切推给‘建筑垃圾’?”

这句话让王德海瞬间僵住,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夏一鸣说得没错,他确实算准了混凝土块的强度,算准了几年后土地开发会让它重见天日,却没算到会遇到夏一鸣这样能从混凝土裂缝里读出密码的人。

“还有这个。”宋拯拿出最后一份证物袋,里面是一枚保存完好的拇指指纹,“从扳手防滑纹里提取的,与陈国富的指纹比对一致。他己经交代了,是你威逼利诱,让他处理尸体、销毁账本。”

证据链彻底闭合。王德海看着眼前的十二件证物,仿佛看到了十二道枷锁,将他牢牢捆住。八年的精心策划,在科学鉴证和逻辑推理面前,不堪一击。他终于低下头,发出压抑的呜咽声:“是我杀了林强……是我让陈国富处理的尸体……那批混凝土确实有问题,我给李建国的钱,就是让他别查……”

三天后,G市殡仪馆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林强的遗像摆在正中央,照片上的他穿着干净的工装,笑容温和。他的妻子和早己成年的女儿站在灵前,脸上满是泪水。夏一鸣和宋拯站在人群后方,隔着一层薄薄的雨帘,看着这迟来了八年的告慰。

“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宋拯低声说,“混凝土块里的骸骨,确认是林强。他妻子说,林强失踪前一天,还在家里念叨着‘混凝土强度不够,要出大事’。”

夏一鸣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遗像上林强的眼睛。他想起在旧厂址试验坑找到的那半枚纽扣,上面还残留着“宏达建材”的标志——那是林强挣扎时扯掉的。正义虽然迟到,但终究没有缺席。

告别仪式结束后,林强的女儿走到夏一鸣面前,递过一个信封:“夏先生,我爸爸失踪前,留了封信给我,说如果他‘出了意外’,就交给能看懂混凝土密码的人。”

夏一鸣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C30矿渣超量200%,7号仓库地基,账本在老槐树洞。”字迹急促,却异常清晰。他想起赵会计便签上的内容,想起陈国富烧毁的账本,突然明白了——林强早就预料到了危险,把最重要的证据藏在了宏达旧厂区那棵老槐树的树洞里。

“谢谢你,”夏一鸣将便签小心收好,“你父亲是个正首的人。”

女孩擦了擦眼泪,勉强笑了笑:“他总说,混凝土要诚实,做人也要诚实。”

藏珠巷的雨停了,阳光透过事务所的窗户,照在夏一鸣正在擦拭的“一鸣”招牌上。宋拯推开门,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他将一份结案报告放在夏一鸣的桌上,上面盖着“结案”的红色印章。

“王德海和陈国富都认罪了,”宋拯给自己倒了杯水,“李建国也被移交司法机关。青岚新城的混凝土构件正在重新检测,问题批次全部拆除重建。”

夏一鸣放下抹布,拿起结案报告,目光扫过“故意杀人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行贿罪”等字眼。他想起在审讯室里,王德海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以为混凝土能藏住一切,没想到它把我的罪证保存得这么好。”

“林强的家人怎么样了?”夏一鸣问道,将报告放回文件盒。

“政府给了抚恤金,青岚新城的开发商也进行了赔偿。”宋拯看着窗外潮湿的巷子,“他女儿说,要把父亲的骨灰撒在他工作过的实验室,那里有他最爱的混凝土配方表。”

夏一鸣点点头,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书页边缘的毛边里,还夹着从旧厂址带回的泥土样本,里面或许还残留着裂叶喜钙藓的孢子。他知道,有些东西,即使被混凝土包裹八年,也会在时间的催化下,绽放出指向真相的植物密码。

“老夏,”宋拯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笑了笑,“这次又多亏了你那些‘没用的’书。”

夏一鸣翻到书中关于混凝土裂缝检测的章节,阳光在他指尖跳跃:“知识从没有有用没用之分,只有被发现和未被发现的区别。”他合上书,放回书架,目光落在桌面上林强的便签上——“账本在老槐树洞”。

也许,这才是林强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关于诚实的密码。而他,很乐意做那个破译它的人。窗外,藏珠巷的苔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仿佛在为迟来的正义,染上一层生机盎然的底色。


    (http://www.aaazw.com/book/gfggcj-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