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的尸身被以“楚王”之礼厚殓,葬于梁山泊深处一处背山面水的清幽之地。
葬礼肃穆而沉重,段三娘哭晕数次,靡胜、酆泰等淮西旧将披麻戴孝,悲愤难平,却也因李助的压制和梁山展现的“诚意”而暂时隐忍。
杜壆伤势未愈,亦被搀扶着出席,望向王庆棺椁的目光复杂至极,既有对旧主的悲痛,也有对自身命运和未来的迷茫。
葬礼之后,梁山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重建与整编阶段。
卢俊义深知,整合这近五万淮西残兵与梁山本部人马,并凝聚其战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方腊和朝廷双重风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旧有的“五虎八骠骑”架构,在吸纳了淮西众多悍将后,显然己不合时宜,且极易因派系之别埋下隐患。
这一日,聚义厅(虽被焚毁大半,但核心区域己草草修复)内,气氛凝重。卢俊义端坐主位,左侧是吴用、公孙胜,右侧则是新晋第三把交椅的李助。
下方,林冲、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原梁山五虎),武松、鲁智深、花荣、徐宁、杨志、索超等核心战将,以及靡胜、酆泰、杜壆(伤势稍缓,强撑着出席)、以及淮西军中几个有威望的头领,济济一堂。
卢俊义环视众人,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清晰逻辑:“诸位兄弟,楚王新丧,大敌环伺。
梁山与淮西兄弟合流,非为权宜,乃为图存,更为他日共讨国贼,践行‘天下为公’之志!然合兵一处,贵在同心同德,令行禁止。
旧日山头称谓,今日当彻底打破,重新整编,务求公平、合理、高效,使各部兄弟皆感其用,尽其才!”
他目光转向三位智囊:“军师、道长、李先生,如何划分兵权,厘定统领,关乎梁山根基,请畅所欲言。”
吴用羽扇轻摇,眼神锐利,首先开口:“兄长明鉴。
梁山旧部,根基深厚,熟悉水泊战法,林教头、关将军等五虎大将,威名赫赫,各有所长,此乃核心骨架,不可轻动。淮西兄弟,新来归附,虽多骁勇,然需时日磨合。愚意以为,当以梁山旧部为主干,淮西精锐为枝叶,分编入各营。杜壆将军武艺超群,可入五虎之列,补足其数。
靡胜、酆泰等将,可为各营副将或先锋,待立新功,再行擢升。如此,既显我梁山包容,亦保军令畅通无阻。” 他的方案核心是维持梁山旧体系的主体地位,将淮西力量打散吸收,杜壆成为“新五虎”之一,算是最高礼遇。
公孙胜拂尘一摆,声音清越,带着洞察世事的超然:“吴军师之言,稳妥有余,然‘天下为公’,贵在一个‘公’字。
淮西兄弟携数万之众来投,非丧家之犬,实为同仇敌忾之盟友。若强行拆散,恐寒其心,亦失‘公’之真义。贫道以为,当新设一军,以淮西精锐为基,由李助先生或杜壆将军统领,自成体系,与梁山原有诸营并列,互为犄角。
如此,既保全其战力,亦示我梁山诚意。” 他的方案更倾向于保留淮西力量的相对独立性,建立一个新的平行军团。
李助面无表情,眼神深处却似有寒潭。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字字清晰:“吴军师欲以梁山水泊之法,约束淮西惯于平原野战的劲卒,恐水土不服,难尽其能。
公孙道长欲新设一军,虽存其形,然自成一体,易生隔阂,遇大战恐难如臂使指,反成掣肘。” 他先否定了前两者,随即提出自己的看法:“李某以为,当彻底打破梁山、淮西之界,依将领所长、士卒所精,重新划分兵种,混合整编!骑兵精锐,不分彼此,合为一军;步战悍卒,合为一军;水军舟师,合为一军;斥候、工兵、辎重,亦当如此!统领之职,唯才是举,能者居之!无论出身梁山还是淮西,但有真才实学,皆可统领一方!” 李助的方案最为激进,也最符合现代军队“专业化、合成化”的理念,强调能力而非出身。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
梁山旧将面露惊异,吴用眉头紧锁,显然觉得太过理想化,执行难度极大。淮西将领如靡胜、酆泰则眼中微亮,觉得这方案至少在理论上给了他们更平等的起点和机会。杜壆则沉默不语,似在思索。
争论的焦点,很快集中到了杜壆的定位上。
吴用坚持:“杜壆将军之勇,不下林教头、关将军,入五虎之列,名正言顺,亦显我梁山对淮西大将之倚重!若打散重编,置于普通统领之位,恐失其威,亦难服众。”
公孙胜沉吟道:“杜将军确为万人敌,然其统领大军之才尚需检验。新设淮西军,由其为帅,李助先生为军师辅之,或可一试?”
李助却摇头:“杜壆兄弟乃冲锋陷阵之猛将,破阵斩将,无往不利,然统筹全局,非其所长。
强行置于帅位,于军于己,皆非幸事。李某之策,使其统领重装陷阵营,专司破敌锐锋,方为用其所长!”
争论陷入僵局。杜壆的武艺公认绝顶,远超普通头领,甚至隐隐压过林冲、关胜一头,但让他单独领一军,能力存疑;让他屈居普通统领,又显得大材小用且不公平;硬塞进五虎,似乎是最简单的,但五虎的体系容纳一个如此超然的存在,也显得别扭。
卢俊义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深知杜壆的价值——这是一柄绝世凶刃,用好了无坚不摧,用不好反伤己身。
吴用的方案求稳但埋下派系隐患;公孙胜的方案给予独立空间但可能造成割裂;李助的方案最具前瞻性但执行起来阻力最大。而杜壆的定位,是整合的关键节点。
他霍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瞬间压下了厅内所有的议论声。
“三位军师所言,皆有道理!”
卢俊义声音洪亮,回荡在厅堂,“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李助先生所言‘混合整编,唯才是举’,深合‘天下为公’之精神,亦是我梁山未来强军之路!此策,当行!”
他目光如电,扫过吴用和公孙胜,二人感受到那目光中蕴含的坚定意志,虽仍有疑虑,却不再出言反对。
“至于杜壆兄弟!”卢俊义的目光落在脸色苍白的杜壆身上,带着真诚的赞赏和器重,“其勇武,冠绝三军,世所罕见!若仅入五虎之列,与诸虎同列,是屈才!若强行使其统帅大军,或未尽其长!”
他停顿片刻,掷地有声地宣布:“自今日起,梁山立‘六虎上将’之位!林冲、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杜壆!六位兄弟,皆为我梁山擎天之柱,锋锐之刃!不分高下,各领一军精锐(按混合整编后的序列)!”
“六虎上将?!”众人皆惊,连杜壆都抬起了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和复杂的光芒。这既承认了杜壆超然的武力地位,给予了他与林冲等人完全平等的身份和荣誉,又巧妙地避开了“五虎”体系的排位之争,更在名义上将他纳入了梁山最高战将序列,极大地安抚了淮西人心。
卢俊义继续道:“六虎所领之军,皆为混合整编之精锐!
具体兵种划分、统领人选,由吴用军师、公孙道长、李助军师三位共同拟定,务必公平、合理,务使人尽其才!靡胜、酆泰等淮西兄弟,武艺高强,皆可为各军先锋大将或副统领!其余头领,依才录用!”
他最后看向李助,意味深长:“李军师,你精通韬略,熟知淮西兄弟所长,整编混合之事,你要多费心!”
李助深深看了卢俊义一眼,躬身道:“李助领命。” 他明白,卢俊义采纳了他最核心的“混合整编”理念,但在高层架构上做了更符合当下现实的妥协(设立六虎),既达到了目的,又平衡了各方。
这位“玉麒麟”的手段和胸襟,确实远超他的预期。然而,王庆胸前那片黑血,却在他心底投下更深的阴影——如此枭雄,其心难测。
卢俊义一锤定音:“好!‘六虎上将’,同气连枝,共保梁山!各部依令整编,半月之内,我要看到一支脱胎换骨、令行禁止的新军!散了吧!”
厅中众人,无论梁山旧部还是淮西新附,心中都掀起了波澜。
“六虎上将”的设立,混合整编的方略,卢俊义展现出的魄力与手腕,都为这支刚刚经历剧痛、融合了不同血脉的队伍,指明了一个充满挑战却也蕴含无限可能的新方向。杜壆的名字,与其他五虎并列,如同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深远地影响梁山的未来格局。
(http://www.aaazw.com/book/giiggh-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