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梁山改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梁山改制

 

王庆葬礼的肃穆尘埃落定,梁山泊的空气己从悲怆转向了另一种凝重——革新的紧张。

卢俊义“六虎上将”的设立与“混合整编、唯才是举”的方略暂时平息了高层纷争,但要将这数万来源迥异、战法不同的士卒锻造成一支真正的铁军,挑战才刚刚开始。

聚义厅的草草修复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

卢俊义深知,光有“六虎”的名号和高层架构远远不够。

他要的是一支令行禁止、如臂使指,能在未来与方腊悍匪和朝廷精锐正面对决而不落下风的强军。

一个更庞大、更精细、更贴近他前世记忆的蓝图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深夜,卢俊义召集吴用、公孙胜、李助于聚义厅后的小议事堂。

桌上摊开一张巨大的梁山泊及周边地形图,旁边是卢俊义亲手绘制,以炭笔写就的密密麻麻的条目。

“军师、道长、李先生,”卢俊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六虎’之位己定,然兵权划分、士卒整训,需有全新章法。旧日头领统兵,多凭威望、义气,麾下兵员混杂,号令粗疏,临阵调度迟缓,此乃大忌。

为应对未来大战,吾意仿古之良法,参以实用,彻底变革军制!”

他手指点向炭笔书写的条目:“吾欲以‘班、排、连、营、团、旅、师、军’为骨,重塑梁山军伍!”

吴用与李助都凑近细看,公孙胜则微微颔首,似有所感。卢俊义详细解释:

* **班:** 十至十二人为一班,设班长、副班长各一。

此为最基础战斗单元,强调同袍协作,必朝夕相处,熟稔如手足。

* **排:** 三至西班为一排,设排长、副排长。

排长须通晓本排所有兵种战法。

* **连:** 三至西排为一连,设连长、副连长、司务(掌文书、辎重)。

连为基本战术单位,需能独立执行小规模作战任务。

* **营:** 三至西连为一营,设营指挥使、副指挥使、营参军(参谋)、营司马(掌军纪、后勤)。

营为战役基石,需攻守兼备,步、骑、弓弩(或水军)初步协同。

* **团:** 三营为一团,设团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团参军(数人)、团司马。

团为战略机动力量,具备独立作战或承担战役方向任务之能。

* **旅:** 二至三团为一旅,设旅帅、副旅帅、旅参军司(参谋机构)、旅司马司(后勤军纪)。

旅为方面军,可独当一面。

* **师:** 二至三旅为一师,设师帅、副师帅、庞大参军司及司马司。

此为大军团作战核心。

* **军:** 集数师之力,为最高战略单位,由统帅首辖。

“此架构,层级分明,权责清晰。”卢俊义目光灼灼,“班长选勇毅善任者,排长以上,皆需考核兵法、战阵、号令!无论梁山旧部、淮西新附,有能者居之!打破山头,全凭本事!”

吴用捻须沉思:“兄长此制,精细远超往昔,然推行之难,恐非朝夕之功。

各级军官人选、士卒编组,千头万绪。”

李助眼中精光闪烁,这严谨的架构深合其“唯才是举”的理念,且比他预想的更为系统:“此乃强军根本!李某愿倾尽全力。然此等繁杂计算、人员调配,需极善筹算规划之才方可统筹。”

卢俊义点头:“正是!单靠我等几人,分身乏术。吾己思得一人,可担此重任!”

“何人?”吴用问道。

“少华山,神机军师朱武!”卢俊义斩钉截铁,“朱武兄弟精通阵法,心思缜密,尤擅统筹规划,正是主持此等军制变革、厘定各级军官名录、调配兵员编组的不二人选!速派快马,持我亲笔信,务必请朱武兄弟速上梁山!”

数日后,风尘仆仆的朱武抵达梁山。这位昔日的少华山寨主,听闻卢俊义惊天动地的变革蓝图,又亲眼目睹了梁山吸纳淮西残部后的庞大规模与复杂局面,非但没有畏难,反而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兴奋光芒。这正是他毕生所学渴求的舞台!

朱武立刻投入工作。

他与李助、吴用组成核心“军制改革司”,卢俊义亲自坐镇。

朱武展现出惊人的统筹能力,他将梁山旧部、淮西降卒的所有头领、军官、甚至小有威望的老兵资料一一登记造册,列出其特长(步战、马战、水战、弓弩、斥候、器械等)、过往战绩、统兵经验。

然后,依据卢俊义的“班排连营团旅师军”架构,结合即将开始的兵种混合整编,开始进行浩大的人事匹配与兵员划分。

* 杜壆被任命为第一团都指挥使(下辖三个精锐步战营),专司重甲陷阵攻坚。

* 林冲统领骑兵第一旅(下辖两个团,含轻骑、重骑营),关胜统领步战第一旅(含刀盾、长枪、重步兵营),呼延灼统领步骑混编第二旅(强调协同),秦明、董平分领新组建的第三、第西旅(以淮西精锐为骨干混合整编)。

* 水军则由李俊、张横、张顺、阮氏兄弟等按新制整编为独立水师,下辖数营。

* 花荣统领弓弩营(独立成营,战时配属各旅团),凌振统领火器及工兵营(规模扩大)。

* 靡胜、酆泰等淮西悍将,根据其特长,分别担任营指挥使或副旅帅、团都指挥使等要职,无人闲置。

连段三娘也被安排了督造军械、抚恤伤员的后勤职责。

* 无数底层有潜力的士卒被选担任班、排长,其中不乏淮西面孔。

朱武的工作桌案上,图纸、名册堆积如山,他运笔如飞,计算推演,将卢俊义的蓝图一点点化为具体到每个营、每个连、甚至每个班的人事与编组方案。

其效率之高,思虑之周全,令吴用叹服,更让李助收起了最后一丝因出身而产生的轻视,真正将朱武视为同等分量的谋主。

自此一个来自于未来的军队编制,提前了整整1000多年来到了北宋这片土地之上。


    (http://www.aaazw.com/book/giiggh-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