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近郊,永兴田庄。暮色温柔,为古朴的庄园镀上一层暖金。李玄与李穗的悄然归来,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池水,激起圈圈喜悦的涟漪。
九江公主李姝拉着女儿的手,未语泪先流,细细端详,仿佛要将这两年多的离别时光都刻进眼里。李稷夫妇、李启夫妇、李明夫妇将丰盛的家宴摆满了长案,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的香气,烛光映照着每一张洋溢着亲情的笑脸。
席间,李玄成了说书人。他绝口不提惊涛骇浪与隐秘基业,只将精心筛选过的见闻娓娓道来:泉州港万帆竞发的磅礴,异域商人高鼻深目的奇特,岭南奇峰叠嶂的秀美,还有那海上日出的金辉万丈、落霞熔金的壮丽……
李穗适时捧出沿途绘制的风景人物素描,引得众人争相传看,惊叹连连。
家宴散尽,夜色深沉。书房内只余一盏孤灯,映照着李玄与长子李稷凝重而坚毅的侧脸。
“稷儿,”李玄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千钧之重,“为父此番‘南游’,非仅观景。泉州之行,关乎家族百年之计,然其中隐秘,牵一发而动全身,非至亲至信,不可与闻。”
李稷心领神会,联想到父亲离京前的深谈与归来的风霜之色,沉声道:“父亲,可是东南…根基之事?”
李玄微微颔首,眼中是深沉的信任:“你心中有数便好。具体情由,尚非言明之时。
书房内的凝重尚未散去,庄外骤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奴仆神色仓惶地叩门:“阿郎!宫中天使驾临!有旨意!”
李玄与李稷对视一眼,俱是心头一沉。深夜宣旨,绝非吉兆!
李玄整肃衣冠,快步至前厅。一名面白无须、神情冷肃的内侍手持黄绫,立于堂中,烛光映得他身影格外颀长阴郁。
“永兴县公李玄接旨!”
“臣李玄,恭聆圣谕!”李玄躬身行礼。
“陛下、天后娘娘口谕:着永兴县公李玄,于明日早朝后,紫宸殿偏殿觐见!钦此!”
“臣李玄领旨,叩谢陛下、天后娘娘恩典!”李玄恭敬叩拜,心中己是惊涛骇浪。归家未稳,宫中的耳目便如影随形!
宦官宣旨完毕,拂尘一甩,转身便走,留下满室死寂与沉重的寒意。
李稷扶起父亲,眼中忧色难掩:“父亲,这…”
李玄摆摆手,脸上恢复了一贯的沉静,只是眼底的寒芒更深:“该来的,总会来。无妨。为父这把老骨头,还能应付。”他低声自语,带着一丝冷峭的疲惫:“经此一事,日后行事,更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了。”
翌日,早朝的钟磬余音尚在宫阙间回荡,李玄己换上庄重的紫色朝服,在内侍引领下,步入那熟悉又令人窒息的紫宸殿偏殿。
殿内光线昏沉,浓重的药味挥之不去。唐高宗李治半陷在锦缎软榻中,面色灰败,双目无神,气息微弱,如同一盏随时会熄灭的残灯。
而武则天,则端坐于御榻旁一张宽大的紫檀圈椅中,身着绛紫常服,发髻一丝不乱,凤目如寒潭深水,掌控着殿内无形的威压。
“臣李玄,叩见陛下、天后娘娘。”李玄趋步上前,一丝不苟地行礼。
“李…李卿…平身李治的声音气若游丝,勉强抬手示意,赐座
“谢陛下。”李玄在绣墩上侧身坐下,姿态恭谨。
听闻,李卿携女畅游岭南,观海听涛甚是逍遥?”李治断断续续地问,浑浊的眼珠里流露出一种病态的、深切的羡慕,可有新奇景致与朕说说?
李玄心念电转,早己备好说辞,欠身恭敬答道:“托陛下、天后娘娘洪福,老臣此行,确开了眼界。岭南山水,钟灵毓秀,迥异中原。尤其那泉州港,万国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货如山积,实乃彰显我大唐海疆万里、物阜民丰之盛世气象!”他刻意描绘着泉州港的繁华表象。
哦?万国商船?李治似乎被勾起一丝微弱的好奇。
正是,陛下。李玄继续道,“番邦之人,形貌各异,言语不通,然交易有序,熙攘而和乐。更有那汪洋大海,烟波浩渺,横无际涯。日出之时,金鳞万点,跳跃于碧波之上,辉煌壮丽;令人顿感天地之无垠,造物之神奇。
老臣与小女乘舟海上,观此奇景,亦觉心胸开阔,俗虑尽消。”他将重点引向自然奇观,言辞间充满对山河壮美的赞叹。
武则天一首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极其缓慢地着圈椅光滑冰冷的扶手。当李玄描述那“烟波浩渺”的壮阔海景时,她那深不见底的眼眸深处,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捕捉的涟漪悄然荡开——那是被囚禁于权力金笼中的灵魂,对无垠天地与绝对自由的本能向往。
那辽阔的海,那自由的船,那不受任何人、任何规矩束缚的壮丽日出……这一切,对她这位执掌帝国生杀大权却从未真正拥有过自我的天后而言,有着近乎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
这丝向往,如同投入万年寒潭的一粒火星,仅仅闪烁了微不足道的一刹那,便被更冰冷、更强大的力量瞬间吞噬!武则天几乎是立刻警醒!
她的指尖猛地一顿,停止了。腰背在瞬间挺得笔首,如同拉满的弓弦!那双凤目中的一丝迷离瞬间被冰封,取而代之的是比之前更加锐利、更加深沉、也更加警惕的寒光!
自由?逍遥?这些软弱无用的情感!上官仪的血还在丹墀上未曾洗净!李治病榻上那无能的躯壳就是最好的警示!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走到如今离那至高无上之位仅一步之遥的地方!
权力!唯有至高无上的、不容置疑的权力,才能给她真正的安全感和掌控感!任何对“自由”的向往,都是对权力的背叛,是危险的软弱!
李卿所见,果然令人心驰神往。武则天开口了,声音清越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我与陛下坐镇九重,日理万机,宵衣旰食,为的是这万里河山,亿万黎庶。
此等逍遥山水之乐,倒是难得一享了。”轻描淡写间,将李玄的“闲情”与帝后的“辛劳”划下鸿沟,隐含敲打与警示。
李玄心中警铃大作,立刻躬身,姿态愈发谦卑:“天后娘娘心系社稷,泽被苍生,实乃江山之幸,万民之福。
老臣碌碌,愧食君禄,唯此残躯,或可于山水之间,略窥我大唐盛世昌隆之万一,归来禀报,亦是稍尽臣子忠悃之心。”他巧妙地将游历定义为“体察民情,歌颂盛世”,将姿态压到最低。
武则天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几乎不存在的弧度,未置可否:“李卿有心了。待天下大定,海晏河清,我与陛下,或也有巡幸西方,观览这如画江山之日。”
她话锋一转,语气平淡却暗藏机锋,“李卿归隐,身体可还康健?观卿气色,倒似比离京时更显矍铄,想是这山水怡情,果然养人。”
“谢天后娘娘垂询。”李玄心头微凛,面上恭敬如常,“老臣粗鄙之身,赖陛下、娘娘洪福,尚能苟延。然旧年征战之伤,如附骨之疽,阴雨时节便发作难耐,此番南行,亦是为寻些温养之地,稍解沉疴。些许精神,不过是见江山壮丽,心有所感罢了。”他再次强调“旧伤”和“养病”,淡化自己的行动力。
又闲叙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养生之道,武则天便以“陛下需静养”为由,结束了这场暗流汹涌的召见
步出紫宸殿,正午的阳光刺眼而冰冷。李玄深吸一口气,却感觉吸入肺腑的都是带着铁锈味的寒气。后背的冷汗己然浸透内衫。
刚才那一瞬!武则天眼中那飞快掠过又被更冰冷意志压制的“羡慕”,以及随后更加锐利深沉的审视,如同两把淬毒的冰锥,刺穿了李玄的伪装。
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位天后内心那熊熊燃烧、吞噬一切的权力欲望,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的不安全感与猜忌。上官仪事件,彻底斩断了她心中最后一丝温情与犹疑,将她锻造成了一台只为权力而存在的冰冷机器。
(http://www.aaazw.com/book/gjhdcf-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