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朝野震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53 章 朝野震怒

 

只见她猛地一拍扶手,“啪”的一声脆响,惊得众人瞬间噤声。太后凤目圆睁,怒容满面,眼中的寒意仿佛能将人冻结。

“这成何体统!”太后的声音尖锐而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张转运使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效力,竟做出这等贪赃枉法之事,盗取国库,简首是罪大恶极!我朝向来以清正廉洁为本,怎能容下这等蛀虫肆意妄为,败坏朝纲!”她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是被气得不轻。

稍作停顿,太后掷地有声地发号施令:“即刻着令刑部、大理寺,协同三司会审,务必彻查张转运使私运黄金一案,一个细节都不许放过!所有涉案人员,不论官职大小、背景如何,统统给哀家揪出来。若有胆敢包庇、隐瞒者,与张转运使同罪论处!”

满朝文武听令,纷纷跪地领旨,大气都不敢出,金銮殿内一片死寂,只余太后威严的声音仍在殿中回响。

她面色阴沉,周身散发着让人胆寒的威严。她目光如炬扫过朝堂,声音冰冷刺骨:

“张转运使犯下这等滔天罪行,实在是罪无可恕,判抄家灭九族,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陷入死寂,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张转运使吓得瘫倒在地,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冰冷的地面上,脸上血色瞬间褪去,如死灰一般惨白。

他的嘴唇哆哆嗦嗦,不成句地哀求着,一边语无伦次地喊着“饶命”,一边拼命磕头,额头磕在石板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不一会儿便红肿起来。

可那两名侍卫仿若未闻,面无表情,铁钳似的大手一左一右架住他的胳膊,将他强行往外拖。

张转运使双脚乱蹬,在地面上划出两道痕迹,他的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恐惧,在被拖行的过程中,拼尽全力回过头,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鲁王,那一眼里,饱含着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求助,更有难以言说的怨怼。

这一幕,恰好被温钰声捕捉到。温钰声站在一旁,眉头微蹙,目光如炬,将这细微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

她心中暗自思量,张转运使这最后一眼,定是有深意,看来这鲁王与这案子之间,怕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事恐怕远比想象中更为棘手。

处理完张转运使,太后脸色稍缓,看向温钰声,语气多了几分温和:“温少卿此次办案尽心尽力,功不可没,赏黄金千两,以彰其德。”温钰声赶忙跪地谢恩。

“娘娘,此次能成功揭露张转运使罪行,安章侯府世子李卿楠功不可没。在追查期间,李世子不顾危险,与臣并肩作战。

面对重重困境,他从未退缩,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勇气,多次帮臣化险为夷。若不是李世子的全力协助,臣难以如此顺利地完成任务。”

听闻温钰声的一番参奏与对李卿楠的夸赞,安章侯李将军当场就愣住了。

他瞪大了眼睛,没想到儿子竟暗中参与了如此重大的案件,还立了大功。他嘴唇微张,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一时语塞,只能呆立在原地。

太后眼中浮起一丝赞许,颔首说道:“安章侯教子有方啊!李世子此次立下大功,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的目光“刷”地一下,全都聚焦在安章侯身上。安章侯赶忙出列,撩起衣摆,“扑通”一声跪地,脸上带着谦逊的神情,恭敬回应:

“太后谬赞,犬子不过是做了他身为臣子该做之事。能为朝廷效力,是他的福分,也是臣的荣耀。这都仰赖太后与陛下的英明领导,朝堂才有如此清正风气,激励着后生晚辈不敢懈怠。”

太后声音清晰有力地传遍朝堂:“安章侯不必过谦,安章侯世子协助大理寺少卿查明贪腐大案,居功至伟,哀家特封其为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望他在新职上尽心竭力,保京城安稳。”

安章侯听到这一旨意大惊,赶忙双膝跪地,俯身叩首,大礼参拜。

“臣代犬子谢太后隆恩!”安章侯声音洪亮,“太后厚爱,恩重如山,犬子定当铭记在心。

日后必督促他在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一职上,恪尽职守,整肃治安,守护京城太平,不辜负太后的信任与期许 。”

太后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自得。

她轻轻颔首,心中暗自思忖,安章侯向来忠心耿耿,此次封他儿子,算是卖了这位老臣一个天大的人情,而李世子年少有为,拉拢过来,日后朝堂之上又多了个能为自己所用的得力干将。

今日这一步棋,既稳固了旧臣的忠心,又吸纳了新才,实在是一举两得。想着,太后眼中笑意更浓,再次开口:“安章侯,起来吧,你且回去告知世子,尽快熟悉新职,为朝廷出力。”

安章侯恭敬应道:“臣谨遵懿旨。”说罢,他缓缓起身,退回原位。

温钰声再次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声音清朗:“娘娘、皇上,臣还有一事启奏。此前备受关注的朱雀大街斗殴一案,臣己查明。”说罢,她双手将证据高举过头,一旁德公公疾步上前接过,呈至御前。

温钰声条理清晰地叙述道:“经多方查证,当日以张虎为首的一众纨绔子弟,当街强抢民女,行径恶劣。

薛昭朗与赵琢肆等人恰好路过,见此暴行,义愤填膺,为救民女才被迫动手。现场人证物证俱在,足以证实此事。

张虎等人目无法纪,光天化日之下欺凌百姓,实在是罪不容诛;而薛昭朗等人见义勇为,救下民女,这份义举值得称赞。

但在朱雀大街动手,扰乱了街市秩序,终究是事实。臣以为,律法面前一视同仁,即便出发点是善的,也不能无视规矩。”

“不过念在他们是为救人,情有可原,不妨小惩大诫,既彰显律法威严,也不让义士寒心。至于张虎等人,强抢民女,作恶多端,理应从重发落,以儆效尤,还百姓一个公道,整肃市井风气 。”


    (http://www.aaazw.com/book/aef00i-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
3a中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