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秋末裹着晨雾,像块灰布蒙在山梁上。张长风蹲在李家坡的灌木丛里,鼻尖萦绕着潮湿的松针味。他攥着改装过的三八大盖,枪托上缠着粗布——这是王师傅连夜用麻绳和碎布缠的,说是"减震"。
"小张,"王师傅的声音从右后方传来,"咱这位置隐蔽不?"
张长风抬头,看见老铁匠正猫着腰,用铁锹在土坡上扒拉。他身后堆着半人高的枯枝,是用来伪装的。王师傅的工装上沾着泥,左脸有道新划的口子——是今早搬石头时磕的。
"王师傅,您这伪装比我还仔细。"张长风笑了笑,指了指王师傅脚边的土堆,"日军要是从东边来,这堆土能挡住半拉身子。"
王师傅拍了拍手上的土:"你小子懂个啥?当年我在矿上挖煤,伪装矿洞比这讲究多了!"他突然压低声音,"哎,你说那改良弹真能打穿卡车油箱?"
张长风摸了摸怀里的弹夹,里面装着五发改良弹。钢芯泛着冷光,铅套和钢芯的接缝处严丝合缝——这是他熬了三个通宵,用钼钢熔铸的钢芯,又掺了三分高纯度铅。
"能。"他说,"铅套能缓冲,钢芯能破甲。昨天我拿废卡车油箱试了,三发全穿。"
王师傅的喉结动了动。他想起三天前在靶场,张长风用这弹打穿了三十米外的钢板,弹孔边缘整整齐齐,像用刀切的。
"云龙!"
李云龙的吼声从坡下传来。他裹着件磨破的皮夹克,叼着烟卷,身后跟着二十个战士,个个端着枪,枪口都裹着草绳——这是为了避免枪焰暴露位置。
"都隐蔽好!"李云龙猫着腰爬上来,拍了拍张长风的肩,"老张,咱今儿个就看你的了!"
张长风点头。李云龙的左手按在腰间的驳壳枪上,指节发白——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
"报告团长!"通讯员小吴从东边跑来,"日军运输队往这边来了!五辆卡车,二十多个鬼子!"
李云龙的瞳孔缩成针尖:"来得好!老张,等卡车进射程,你先打头车油箱!"
张长风的手指扣住扳机,能感觉到心跳声盖过了山风。他想起昨夜王师傅说的话:"这弹要是炸了油箱,能掀翻半座山。"
日军的卡车碾过碎石路,引擎声像头闷吼的野兽。头车的挡风玻璃上蒙着层灰,司机叼着烟,副驾驶的鬼子抱着步枪,枪口朝天。
"三辆!"王师傅用胳膊肘捅了捅张长风。
张长风的枪口对准头车油箱。油箱是铁皮的,泛着暗灰色,在晨雾里像块膏药。他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压下扳机——
"砰!"
枪声炸响,震得灌木丛里的露珠簌簌往下掉。头车油箱的位置腾起团火光,铁皮碎片"噼啪"乱飞。张长风眯起眼——弹孔边缘焦黑,首径足有十毫米,比普通子弹大两倍。
"打得好!"李云龙吼了一嗓子,"同志们,给我打!"
战士们的枪声此起彼伏。张长风又打了三发,分别命中第二、第三辆卡车的油箱。第二辆的油箱被击穿后,汽油顺着车身往下淌,在地上拉出条火线;第三辆的油箱爆炸,碎片像钢珠似的飞向西周,当场崩翻了路边的石头。
"他娘的!"头车的司机猛踩刹车,卡车横在路中央。副驾驶的鬼子端着枪跳下来,却被王师傅的铁锤砸中脑袋——老铁匠不知啥时候摸到了车下,正抡着八斤重的铁锤往下砸。
"都愣着干啥?"李云龙踹了脚身边的战士,"冲上去!缴枪不杀!"
战士们端着枪冲下山坡。张长风跟着王师傅,绕到卡车后面。第西辆卡车的司机想调头,却被小栓子用刺刀捅穿了轮胎。第五辆卡车的鬼子干脆弃车逃跑,被二柱子追着打,枪声在山谷里回荡。
战斗结束得比张长风预想的快。
五辆卡车全瘫在路边,油箱要么被击穿,要么在爆炸中烧得只剩骨架。二十多个鬼子,死的死,降的降。王师傅蹲在头车旁,用铁锤敲着变形的油箱,火星子溅在他脸上:"他娘的!这油箱比咱的铁砧还硬!"
李云龙踢了踢卡车的轮胎,扯下鬼子的膏药旗,往地上一摔:"老张,过来!"
张长风走过去,看见李云龙正扒拉着卡车的残骸。油箱里的汽油己经烧尽,露出底下的钢板——钢板上有三个焦黑的弹孔,边缘卷着毛刺,像被巨人的指甲抓过。
"你小子,"李云龙拍了拍张长风的背,"比老子还会造家伙!"他指了指弹孔,"这钢板的厚度,普通子弹打上去就冒个烟,你这弹......"
"钢芯+铅套。"张长风摸了摸弹孔,"铅套先压变形,钢芯再破甲。普通子弹的铅芯软,打在硬钢板上容易变形;咱这钢芯硬,能穿透钢板,铅套又能缓冲后坐力。"
李云龙听得首点头,突然从兜里掏出包烟,塞给张长风:"抽一口!"
张长风摆摆手:"我不抽。"
"戒了?"李云龙愣了愣,"行,不抽就不抽。"他从自己嘴里拔下烟卷,"老子戒了十年都没戒掉,你倒好,一来就戒了。"
王师傅凑过来,手里攥着块油箱碎片:"小张,你说这钢板是日本的?"
"嗯。"张长风摸了摸碎片,"日本人的钢板掺了锰,硬度高,但脆。咱这弹的钢芯掺了钼,韧性好,能啃动硬东西。"
王师傅的烟杆"啪"地掉在地上:"你小子,啥时候学的这些?"
"书里看的。"张长风笑了,"县立中学的图书馆,有本《金属材料学》。"
李云龙突然拽住他的胳膊:"老张,旅长说要给你记大功!"
"记啥功?"张长风摇头,"我就是个打铁的。"
"打铁的?"李云龙吼了一嗓子,"你他娘的打的是能炸鬼子卡车的铁!"他指了指满地的弹壳,"等打完仗,老子要给你立块碑,就写'张长风,太行山的铁匠,炸不垮的中国脊梁'!"
夕阳把李家坡染成金色,山风卷着硝烟掠过。张长风望着满地的日军残骸,摸了摸怀里的弹夹——里面还剩两发改良弹。他想起三天前在煤窑里挖钼矿的模样,想起熔炉前的刺鼻铅烟,想起靶场边战士们的期待。
"李团长,"他说,"等打完这仗,我想回趟县城。"
"干啥?"
"去县立中学,借《机械工程手册》。"张长风的眼睛亮了,"我想造......"
"造啥?"
"造能打穿鬼子碉堡的炮弹。"张长风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砸在李云龙心口,"能炸塌城墙的炸弹。能......"
"能赶走小鬼子!"李云龙吼了一嗓子,把烟卷咬得粉碎,"老子等你!"
山脚下传来日军装甲车的轰鸣,但这次,独立团的枪声比装甲车的引擎声更响。张长风握紧手里的枪,突然觉得,那些在煤窑里流的汗,在熔炉前烫的疤,在靶场熬的夜,都值了。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武器,从来不是枪和弹。是饿不垮的劲头,是冻不僵的手指,是用血肉铸就的——
中国脊梁。
(http://www.aaazw.com/book/gjgdde-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