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雪粒子砸在贸易站的铁皮顶上,发出细碎的"簌簌"声。张长风蹲在煤堆前,用铁锹拍实最后一捧燃料,哈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了层冰碴。他望着工棚外排成长龙的运煤队——二十辆胶轮马车,每辆都装得冒了尖,车辕上的红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张站长!"通讯员小吴从账房跑过来,手里攥着本磨破的账本,"上海来的陈老板说,这个月的药品和零件全到齐了!"
张长风的手在账本上顿住。这是贸易站成立的第七个月,从最初用十吨煤换半箱盘尼西林,到现在每月能换三箱药品、两箱电台零件,利润翻了五倍。他摸了摸兜里的袁大头——这是今早赵政委派人送来的,说是总部嘉奖的"特别奖金"。
"走,去仓库。"他把铁锹往煤堆里一插,"我倒要看看,这月的货能堆成啥样。"
贸易站的仓库是个用石头垒的窑洞,墙上挂着油布,地上铺着草席。张长风掀开门帘,立刻被一股子药味呛得咳嗽。陈老板正指挥着搬运工卸货,蓝布长衫的下摆沾着煤渣,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这是他在上海做五金生意时的老打扮。
"张站长,"陈老板看见他,立刻迎上来,"您可算来了!这趟货可金贵着呢!"他指了指墙角的木箱,"上海信谊药厂的盘尼西林,够全团伤员用三个月;还有德国进口的电台零件,修好了能让咱的电台通到延安!"
张长风凑过去看木箱。箱盖上印着"德国西门子"的钢印,锁是特制的铜锁,得用他配的钥匙才能打开。他摸了摸箱身,温度比外面高不少——陈老板特意用了保温棉,防止药品受潮。
"陈老板,"他从兜里掏出个布包,"这是这个月的煤票。"布包里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张煤票,每张盖着贸易站的公章,"按老规矩,您拿三成现钱,七成换货。"
陈老板接过布包,手指在煤票上轻轻敲了敲:"张站长,您这规矩比银行的还严。"他压低声音,"不过我得提醒您——最近日军的巡逻队往山里跑了三趟,说是查'非法贸易'。"
张长风的笑容没变。他望着仓库里堆成小山的煤块,想起三天前在煤窑里和老矿工老周的对话:"老周,您说这煤层有多厚?"老周抽着旱烟:"少说五十米,够咱挖十年的。"他当时就拍板:"咱就和上海人做这笔买卖——他们要煤,咱要药和零件,双赢。"
深夜,贸易站的工棚里亮着油灯。张长风趴在桌前,用算盘拨拉着账目。王师傅蹲在他旁边,吧嗒着旱烟:"小张,咱这月的煤卖了八百吨,换回药品三箱、零件两箱。按你定的价,药品每箱换煤一百吨,零件每箱换煤八十吨......"
"王师傅,"张长风打断他,"您别算这个。"他指了指账本最后一页,"您看这行——'运输损耗:五吨'。"
王师傅的烟杆"啪"地掉在地上:"五吨?咱的运煤队可是挑了最结实的汉子,咋会损耗这么多?"
"不是损耗。"张长风的声音低了些,"是给山那边的游击队匀的。他们上个月送来了情报,说日军在阳泉囤了批军火,需要煤引爆炸药。"
王师傅愣了愣,突然笑了:"你小子,藏得够深!"他弯腰捡起烟杆,"行,咱不问。反正这煤卖得越多,咱越能给前线多弄东西。"
腊月廿三,北风卷着雪片子刮得人脸生疼。张长风站在贸易站门口,望着最后一辆马车消失在山坳里。陈老板裹着皮大衣,冲他挥了挥手:"张站长,明儿个我带上海来的工程师,教咱修电台!"
"好嘞!"张长风应着,转身往仓库走。他的皮靴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仓库里,战士们正忙着卸最后一批货——两箱电台零件,还有半箱磺胺嘧啶。
"张站长!"小吴从账房跑出来,手里举着个信封,"总部回电了!说咱的贸易站被评为'模范经济单位',奖了三百块袁大头!"
张长风的手一抖,信封"啪"地掉在地上。他弯腰捡起,拆开一看,里面是总部首长的亲笔信:"张长风同志,你带领贸易站开辟的'山货-工业品'通道,为根据地解决了燃眉之急。望再接再厉,为抗战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他娘的!"王师傅踹了脚墙角的煤堆,"咱这贸易站,从最初的月赚五十块,到现在月入五百,连总部都夸了!"
张长风摸了摸兜里的袁大头,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煤窑里挖煤的模样。那时候,他蹲在矿井里,用铁锹一下下砸煤,汗水顺着下巴滴在煤块上,晕开个深色的圆。现在,他站在明亮的仓库里,看着堆积如山的药品和零件,突然觉得,那些流过的汗、受过的冻,都值了。
"王师傅,"他说,"明儿个咱们把仓库扩建两间。"
"扩建?"王师傅瞪圆了眼,"够放多少煤?"
"不只是煤。"张长风指了指窗外的雪山,"等开春了,咱要运更多的药、更多的零件,甚至......"他顿了顿,"更多的枪。"
王师傅的烟杆"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望着张长风发亮的眼睛,突然明白——这个年轻人,从来没把贸易站当成单纯的买卖。他是在用煤块当砖,用药品当药,用零件当枪,在太行山里砌一座对抗侵略者的堡垒。
年三十晚上,贸易站的工棚里飘着羊肉香。王师傅举着酒碗,和上海来的陈老板碰了个杯:"陈老板,明年咱把煤矿产量翻一倍,换更多好东西!"
"好!"陈老板笑着应下,"到时候,我让上海的亲戚给咱捎台留声机来,咱边听《天涯歌女》边算账!"
战士们哄笑起来。张长风端着酒碗,望着墙上的"太行贸易站"木牌——这是他用烧红的铁签子烙的,边缘还带着焦痕。牌下挂着幅对联,是他和王师傅一起写的:"煤海翻波支援前线,山货换宝武装自己"。
窗外,雪停了。一轮圆月挂在山尖,把贸易站的影子拉得老长。张长风摸了摸胸前的钢盔,原主刻的那行地图硌着他的心脏。他知道,真正的"扩张"才刚刚开始——不是仓库的面积,不是利润的数字,是太行山的每一块煤、每一粒药、每一颗零件,都在变成抗击侵略者的力量。
而这力量,终将汇聚成洪流,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第十五章完)
(http://www.aaazw.com/book/gjgdde-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