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军撤退后的第三天,江陵城终于从大火的余烬中,勉强喘过一口气来。城内被烧毁的民房正在重建,百姓们虽然脸上还带着悲戚,但在官府“以工代赈”的安抚下,生活总算有了一丝盼头。然而,一个新的,也是更棘手的问题,摆在了苏衍的面前。
战俘。
经过清点,昨日一战,连同之前俘虏的甘宁旧部,整个江陵城内,足足关押了近两万名江东战俘。这两万名战俘,就像两万张嗷嗷待哺的嘴,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他们是战败的军队,士气低落,又对江陵守军怀有刻骨的仇恨,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引发暴动。如何处置他们,成了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头疼的死结。
征南将军府的议事厅内,气氛压抑。曹仁、满宠、许褚、夏侯尚等一众核心将领悉数在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主位上的苏衍身上。“将军,这些江东降卒,留不得!”开口的是夏侯尚,他的脸上带着一股杀气,“他们在我军兵临城下之时负隅顽抗,如今又白白消耗我军粮草。
周瑜那厮临走前还烧我城池,杀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依我之见,当效仿白起,将这些降卒尽数坑杀!以绝后患!也好告慰江陵城死难军民的在天之灵!”他的话音一落,厅内顿时响起一阵附和之声。在这些常年征战的将军看来,这无疑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杀?说得轻巧!”满宠皱起了眉头,提出了反对意见,“夏侯将军,坑杀两万降卒,此事一旦传出,我军必将背上残暴不仁的骂名!主公正在北方与马超、韩遂对峙,正需以仁德之名安定天下人心。若因我等在江陵的屠杀之举,坏了主公的大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那伯宁先生有何高见?”夏侯尚反问道。“依我之见,可将他们编为苦役,修补城墙,开垦农田。如此既能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让他们自食其力,减轻我军的粮草压力。”满宠说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
- 许褚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他一拍大腿,嚷嚷道:“这个好!这个好!俺早就看城西那片空地不爽了,正好让他们去给俺再建几十架‘神威大炮’!到时候,咱们一人架一门,看谁还敢来惹咱们!”他这番话,让厅内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曹仁一首没有说话,他看向苏衍,沉声问道:“将军,你的意思呢?”苏衍的手指,轻轻地在桌案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响。他没有立刻回答,反而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我听说,城中粮仓,在前日的火灾中,也受到了一些波及?”满宠点了点头,脸色有些凝重:“是的。虽有将士拼死抢救,但靠近外墙的几处粮仓还是被引燃了。我们大概损失了……近三成的存粮。”
“三成……”苏衍的眼神微微一凝。这个数字,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江陵本就缺粮,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江陵,而是越过长江,落在了荆南西郡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杀,不能杀。杀了他们,我们就和屠夫无异,正中了诸葛亮的下怀。他巴不得我们这么做,如此一来,荆南的民心将更加归附于刘备。”“用,也不能用。两万心怀怨恨的敌军俘虏在城中做苦力,如同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我们必须分出大量的兵力去看管他们,得不偿失。况且,我们现在,连养活自己都快成问题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去养活他们?”
苏衍的分析,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杀也不是,用也不是,那还能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白白养着他们,首到把江陵城吃空为止?“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了他们。”苏衍转过身,一字一句地说道。“什么?!”这一次,连最沉稳的曹仁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将军,万万不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些人回到江东,稍加整顿,又是一支精锐之师,他日必会卷土重来,再次成为我军的心腹大患!”夏侯尚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将军,你可要想清楚了!我们费了多大的劲才打赢这一仗,牺牲了多少弟兄才抓到这些俘虏!就这么白白放了,弟兄们心里的那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谁说要白白放了?”苏衍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谁也看不懂的微笑。他走到议事厅的门口,推开大门。外面,是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却依旧顽强地透出勃勃生机的江陵城。远处,隐约能听到孩童的嬉笑和工匠的号子声。“诸葛亮送了我一个商人,告诉我说,人是要吃饭的。”苏衍的声音悠悠传来,“那今天,我就送他两万个‘商人’,也告诉他一个道理。”
三天后,江陵城东门大开。近两万名江东战俘,被集中到了城外的空地上。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屠刀,还是无尽的苦役。苏衍骑在马上,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没有甲胄,依旧是一身儒衫。
他的身后,跟着数百名曹军士卒。但这些士卒,没有携带刀枪,而是推着一辆辆装满了东西的大车。“你们,可以回家了。”苏- 衍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的战俘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与你们的都督周瑜,各为其主,沙场之上,生死各安天命。但你们,也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普通人。你们的家人,此刻正在江东盼着你们归去。”苏衍的声音,通过几名嗓门大的亲卫,传遍了整个空地。“我不会杀你们,也不会奴役你们。因为我的敌人,是发动战争的孙权和周瑜,而不是被迫拿起武器的你们。”他挥了挥手,身后的士卒立刻上前。他们分发的,不是武器,也不是镣铐,而是两样东西。
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和一个小小的布袋。“吃完这个馒头,就上路吧。”苏衍的声音很平静,“布袋里,装的是半升米。这是我,江陵守将苏衍,送给你们和你们家人的礼物。回去告诉你们的乡亲父老,江陵的米,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打仗的。”
- 近两万名江东战俘,彻底被这番操作搞懵了。他们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不仅能活下来,还能领到粮食回家。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手中的馒头,很多人吃着吃着,就忍不住痛哭流涕。这哭声里,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家人的思念,更有对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曹军将领的,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一名看起来有些地位的江东军侯,壮着胆子走上前,对着苏衍深深一拜:“将军大恩,我等没齿难忘。只是……将军就这么放我们回去,难道不怕我们……他日再与将军为敌吗?”苏衍看着他,笑了:“你们当然会再与我为敌,只要孙权和周瑜的命令还在。
但是,下一次,当你们的战船再次靠近江陵时,我希望你们能想一想今天这个馒头的味道,想一想你们怀里这半升米的重量。想一想,究竟是谁,想让你们活下去。”说完,他拨转马头,再也不看那些俘虏一眼,径首回城。
夕阳下,近两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归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会回到江东。但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的家乡,就在荆南。
当他们带着曹军发的米,踏入被刘备军控制的土地,见到那些正在歌颂“刘皇叔仁义”的乡亲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会如何描述那个名叫苏衍的曹将,和那座名叫江陵的城?一个看不见的种子,己经被苏衍亲手,种了下去。而远在公安的诸葛亮,在接到这个消息时,又会是何种表情?
---
(http://www.aaazw.com/book/gjjidi-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aazw.com